十条建议帮助来访者促进咨询效果
作为来访者,怎样做可以促进咨询效果呢?我总结了十条建议,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一:合理期待
心理咨询一般会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如我们的咨询协议中所说,按照我们的经验只有部分轻微的心理困扰可以通过五次以内的咨询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严重的心理问题一般需要十次或以上的咨询。那么如果你期待剧烈的心理冲突通过一两次咨询就得以缓解,那么很可能是会失望的。如果你的问题已经积累很久比较严重,但你的想法却是“我先试试看,先咨询一次再说,如果咨询有效果,那我就继续;如果咨询没有效果,我就放弃”,那么大概率你是会白花这些咨询费的。虽然部分来访者会抱有这样的想法,这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是心理咨询却有它自己的规律。咨询师不是神,心理咨询也没有魔力,许多问题是会需要了解具体情况,梳理清楚脉络,然后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才能逐渐去解决的,这必然会需要一个时间。如果把做咨询比喻成盖一座楼的话,那么期待一两次咨询就看到咨询效果,就好比明明还在打地基,就指望看到逐渐盖起的墙了。如果把做咨询比作治疗一个感冒的话,那么期待一两次咨询就看到咨询效果,就好比最起码的血常规还没做好,就指望着感冒立刻减轻了。(延伸阅读:《心理咨询需要做多少次?》,《心理咨询是怎样进行的》,《欲速则不达——两个心理咨询失败案例图解》)
二:选好咨询师
未必要迷信权威,或者崇尚收费高的咨询师,相对而言,我会推荐大家找一个自己觉得相对愿意信任的人开始尝试咨询,毕竟心理咨询是需要两个人一起合作一段时间,才会有较好的效果的。选择咨询师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需要尊重自己的感觉的过程。不过,我还是想提醒一下,最好避开盲目承诺和夸大咨询效果的人,我知道它会让人充满幻想,但是实际上只要稍微感受一下,越是靠谱的人越是专业人士,越不可能随便做出某种承诺。(延伸阅读:《前来访者谈心理咨询(一):选择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怎样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靠谱?》)
三:规律咨询
咨询会需要一定的节奏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这是经过科学检验的。一周一次是最普通的节奏,当然对于有些症状严重的人,或者开始情绪特别强烈的人,难以坚持等到一周再见咨询师时,一周两次至三次也是可以的。一时兴起就疯狂咨询,一时忘记就搁置咨询,这都不是咨询的最佳实践。如果你不确定怎样的节奏适合你,从一周一次开始尝试,一般不会太容易出错。当然咨询的后期随着负面情绪和内心冲突的减少,节奏会自然慢慢放低,比如变为两周一次、一个月一次、两个月一次、一个季度一次,逐渐缓慢结束,这是非常优雅的做法。
四:投入咨询
比起一周一次来到咨询室里跟人谈谈的形式来说,是否真正投入到咨询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说的投入,就是相对于一边还需要看个手机接个客户的电话,或者相对于一边还需要不断猜测这咨询师到底值不值得信任而充满防备而言的。投入咨询意味着与咨询师共同努力,为咨询负责,而不是躺在被服务者的位置上,让咨询师一个人去为改善自己的情况独自奋斗。因为在咨询中,更多的我们不是在学习什么道理,或者借鉴什么技术,而是一起在创造一个平等、尊重、合作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体验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能通过读书或学习来体会,只能通过身在其中的经历来去感受。(延伸阅读:《心理咨询:投入有多大,收获就有多大》)
五:尊重咨询边界
有些来访者会想要获得咨询师的个人电话号码,或者微信,想要往咨询室打电话来做短暂的交流,想给咨询师送礼物,想咨询师做朋友,这些动机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却并不是被提倡的。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和咨询师是在建立一种专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对双方的保护,也是对咨询效果的保护。在我们的实践中,咨询效果显著的人,无一不是可以尊重彼此咨询边界的人,这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延伸阅读:《当来访者给咨询师留言的时候,咨询师该怎么做?》,《如果你要介绍他人过来做咨询–写给我的朋友们》)
六:说真话
生活中也许有不少谎言,也许因为有时候真话没有很好的生存空间。然而在咨询室中,不管是来访者对咨询师,还是咨询师对来访者,说真话永远是被鼓励的。如果有些话题你还不想提及,那么你可以告知咨询师你不想说,或者你还没准备好说,而不是编一个谎言。同样咨询师也是如此。真诚的交流本身就是有治愈效果的,如弗洛伊德所说“对自己极端诚实,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延伸阅读:《习惯性地编织谎言,只为自己能显得好看一点》)
七:尊重自己的感觉
在咨询当中尊重自己的感觉,意味着不以别人和社会的评价为标准,哪怕是普通人觉得无足轻重的事情,或者不合逻辑的感觉,都可能在咨询中得到咨询师的尊重。但是它的前提是,你允许咨询师有这样的机会。我这么说是因为有时候来访者自己会给自己制造障碍,比如他会自己觉得某些对他影响大的事情不值一提而不跟咨询师说起,或者比如他觉得某些对他来说难以接受的观念不能暴露给咨询师否则会带来攻击。我会建议来访者在咨询中抱有谨慎乐观的心态,来体验这段不同寻常的关系。但我会鼓励来访者循序渐进地尝试,这也是尊重自己感觉的一部分。(延伸阅读:《在尊重自己感觉的基础上认识这个世界,我们将有更多的自由》,《你距离你的感觉有多远?》)
八:把咨询中的收获带入生活中检验
有些人在咨询中感受很好,回到生活中还是一切照旧,他们可能把咨询师感知成一个特别的个体。实际上咨询是有些特别的,不过咨询师倒未必和生活中的其他人有太多的不同。有些事情会需要在生活中做一些小小的试验,来逐渐获得一些新的体验,如果感受不错的话,还可以逐渐推广到更大的领域中去。
九:把生活中的观察带到咨询中讨论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越是在生活中不能说、不好说的事情,越可以在咨询中讨论。同时除了我们来咨询前的困扰之外,一边咨询一边动态变化的在生活中的困惑也非常值得在咨询中进行讨论。有时候不同的视角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而就是这样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鲜活生动的,是最容易有直接的感受,并在咨询中讨论后可以带来一些改变的。
十:及时反馈咨询中的感受,尤其是负面感受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都不一样,咨询师不会读心术,他可能不能猜到你的感觉,所以如果你可以告诉他你的感受,他才会有机会了解,并试着做出调整,所以来访者对咨询师分享负面感受,其实是在和咨询师一起为咨询效果负责。咨询师作为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士,一般不会被咨询中的负面反馈伤害,不需要来访者的额外保护。虽然在生活中,负面的反馈可能带来负面的情绪,甚至可能破坏彼此的关系,但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对咨询师或咨询关系的感受的及时反馈总是会受欢迎的,而且这种真诚的讨论常常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与一般生活中的感受。这是难得的可以放心当面说出不满的机会,也是很珍贵的获得不同与生活中的新鲜感受的机会,值得好好利用。
本篇针对已经投入到一段心理咨询之中的来访者谈如何促进咨询效果,早期我们还有一篇谈心理咨询效果的博文是从另一个角度(从外部对心理咨询进行观察的角度)来谈的,可一并参考,延伸阅读:《谈谈心理咨询的咨询效果》。
Views: 61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