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博客

本网站一切内容均为原创,请勿转载

心理咨询是怎样进行的

很多来访者都很关心心理咨询是怎样进行的,这里先简单列举一下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是怎样做的,然后再说一点我自己的理解。

主流的心理咨询无非是三大流派——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其中精神分析的知名度可能是最高的,所以我就先来说说精神分析是怎样做的。首先是初始访谈,共进行n次,目的是作出评估和筛选,然后进入正式咨询阶段,每周四到五次,每次五十分钟左右。咨询中会进行自由联想、对梦进行解析、处理移情和阻抗等等,然后达成所谓的“修通”,这期间可能会有反复,顺利的话会最终会达到一个咨访双方比较满意的状态,这时候总结一下,差不多就可以结束了。精神分析没有规定咨询的总次数,所以几十次上百次都是有的,还有咨询几十年的……以上说的是传统的精神分析,实际上现在很少有严格这样做的了,如今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往往被称作动力性心理咨询,它传承自经典精神分析,但并不拘泥于形式,比如传统的精神分析会用到躺椅,如今不少咨询室也喜欢摆一个躺椅在那里,但是实际上基本不用。现在的精神分析一般都是“短程”的,采用每周一次而不是密集咨询的方式,总共几十次咨询的样子。当然,长程咨询也是存在的。

再来说认知行为(CBT),CBT和精神分析一样,也是要有一个评估阶段(n次初始访谈),但是开始以后就不一样了,精神分析是开放式的,CBT则目的性更强,CBT的咨询师会和来访者共同制定咨询计划,还会布置“家庭作业”,在咨询中咨询师会和来访者讨论上次作业的执行情况,同时也会布置新的作业。CBT相对于精神分析要短程地多,一般需要十次到几十次。

最后说说人本主义取向的心理咨询,这个流派是最没有套路的,因为它强调的是以来访者为中心。一开始当然也是初始访谈,然后是默认每周一次的咨询,咨询的次数不定,可短程也可长程,咨询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方法是灵活的,人本主义取向的咨询师可能会像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一样和来访者探讨他的成长经历,也可能会像行为主义取向的咨询师一样给来访者布置某些作业,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人本主义取向心理咨询的重点在于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咨询关系,咨询师努力营造一个充分接纳来访者的环境,来访者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可以自由地表达他自己,这种表达本身就可以带来改变。另外,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也极其重要,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强调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仅仅是被这样对待本身就有可能给来访者带来改变。

有些来访者纠结于应该选择什么流派的心理咨询,实际上这也许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不同流派的差别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大,以下仅简单说四点。

  1. 精神分析比较注重移情的处理,但是其他流派的心理咨询,当咨询关系足够深入以后,必然也会涉及到移情。
  2. 行为主义强调强化作用,但是难道其他流派的心理咨询不会有强化的影响吗?比如很多来访者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与此同时内心深处又有巨大的能量,人本主义的咨询提供了一个足够安全和包容的环境,这样一个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来访者积极的一面,并最终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3. 人本主义强调咨询关系,但是其他流派的做法想要顺利进行也是离不开良好的咨询关系的,比如认知行为的“家庭作业”,离开良好的咨询关系又怎么可能有效执行呢?
  4. 从不同流派对心理咨询阶段的划分也可见一斑,比如在精神分析里的修通阶段,来访者产生了“领悟”,什么是”领悟”呢,不就是认知改变了吗?这和通过认知行为的方法所产生的效果是类似的。荣格将咨询分为四个阶段,最初的阶段对应的是宣泄,最终的阶段则对应的是自性化——让来访者成为他自己,这不正是人本主义强调的自我实现吗?同样是精神分析流派的霍妮把人比作橡籽,她说“人也需要那种‘由橡籽长成橡树’的成长环境;需要温暖的环境,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及自由感,能有自己的情感、思想以便表达自己”,这不就是人本的思想吗?

去年曾经接到过一个电话,来电者表示做过一段时间的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但是效果不好,TA认为可以试一试认知行为,我告诉TA我们这边是人本主义取向的,TA立即表示对人本也有兴趣并让我介绍一下,当然了,我介绍完了以后TA也并不预约咨询。还有一些来访者,很关心是不是做个催眠,摆个沙盘什么的也许就可以神奇地解决问题,对此我的回答是可能性不大。其实咨询效果与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心理学流派众多,不同的流派做法自然有所不同,同一流派的不同的咨询师做法也不尽相同。现在大部分的心理咨询都是综合性的,咨询师往往只是更偏向于某个流派(比如鱼树心理就偏向人本主义)。不管是什么流派,每一个心理咨询都会从初始访谈开始,然后进入正式的咨询阶段(期间所采用的方法各家有所不同),当咨询目标达成后进入结束阶段,结束阶段咨询师和来访者会对整个咨询做出总结,这也是很重要的,平稳的结束有利于咨询效果的持续保持。另外,咨询之所以有效果不仅仅靠咨询的那一个小时,在咨询间隔期间把咨询中的收获带到生活之中,观察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然后有什么新的感受再在下一次咨询中进行讨论,这样才能将咨询向前推进,咨询效果建立在咨访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之上。

想通过文字说清楚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并非易事,可能只有真正投入地做过一个有始有终的心理咨询才会对整个过程有真正的理解吧。不过,对心理咨询有兴趣的朋友还是有一个渠道可以对心理咨询有个快速直观的理解,那就是看剧。这里推荐《扪心问诊》,主人公Paul实际上是个失败的心理咨询师,但是这个剧对心理咨询过程的还原算是做得相当可以的,通过这个剧了解一下心理咨询至少比看类似央视《心理访谈》这样的节目要靠谱一些。

Views: 575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我的头脑中记忆了一件不存在的事情

春节前后接连看了《三体》和《狂飙》这样的精彩剧集,完结后想接着追一部却没有合适的选择,这时候想起一部老剧,就是 …

被误解的心理咨询

如今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后都能想到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而若干年前,比如我上中学的时候,是完全不知道有心理咨询 …

新冠三年之个人小结

差不多两年前的时候,我在《新冠元年之个人小结》中记录了个人在新冠中的一些感受。新冠二年无事,转眼新冠三年即将结 …


各种各样的蝉和生命教育

怎样的生命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更加珍爱生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从各种各样的蝉来说起。 …

他为什么打我?

最近读完了伦迪·班克罗夫特的《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阅读的过程非常痛苦。 …

一起摇摆,在成功与失败之外

如果成功是一个挑剔的爸爸那么失败一定是个包容的妈妈每次当我在选择的路口我都只瞟一眼成功就坚定地奔向失败因为我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