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内裤这件大事
大约七年前,我和我老公刚在一起不久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件大事,就是怎样晾内裤这件事。我感觉这件事情很有代表性,所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事情是这样的,在我和我老公在一起之前,我个人晾内裤的步骤是这样的:
- 把内裤拿起来抖一抖,这样它会更平整一些
- 用带有两个夹子的晾衣架,把内裤腰部的两端用夹子夹住
- 将夹好内裤的晾衣架挂起来,并整理一下不平整的地方
不过,我老公晾内裤的方式则比较简单粗暴,只有一步
- 将内裤任意一个部位夹在晾衣架上挂起来
如《我为所有女性同胞所做的那些事》一文中所说,为了给咱们女人报仇(偷懒),我家的家务大多数基本都是我老公在做,那么晾衣服自然也是他需要做的事情了。
为了纠正我老公的晾内裤习惯,我做了几次努力:
第一步是首次说明。我先跟我老公说明了内裤应该怎么晾。第一步的效果是我老公好像知道了怎么晾内裤更好,但是他并没有完全采纳我的做法,有时候他可能会稍微借鉴一下我晾内裤的方法,但是更多的时候,他还是按照他自己的做法来;
第二步是再次强调。我发现他没有修正自己的错误做法之后,感到非常不满。我认为我已经清楚地指导了他如何晾内裤,他当然应该按照正确的做法来了。但他没有这么做,那我自然很生气。我再次跟他强调了内裤应该怎么晾这个简单的事情,还觉得这件小事他怎么都做不好,并且期待他以后可以按照正确的做法来操作。第二步的效果是我老公更多地采用了我说的方式,比如他每一条内裤都是用两个夹子加起来晾晒了,然而就好像是故意挑战和敷衍我似的,他居然不把内裤放平整了来夹,也不是用夹子夹住内裤腰部的两端,而只是用两个夹子夹起内裤而已,不管内裤是舒展的还是皱起来的;
第三步是彻底发火。这次我非常生气,事情感觉非常严重。我把晾内裤这件事情上升到了他是否尊重我和是否在意我的高度,并且充满愤怒情绪地要求他以后按照我的方式晾好内裤!第三步的效果是好像我老公也不太高兴,至于晾内裤有没有改善,我好像记不清楚了。
事情后来的发展有些超出我的意料。首先是我意识到这样好像挺不公平的。本来每个人有每个人做事的方法,没有什么绝对的好坏对错——按我的晾法是很好,但是也更麻烦;按他的方法是可能会干得慢一点或者不那么平整,但是省事省时间——而我却要求他放弃他自己的方式,而按照我的方式来,有什么道理呢?为什么不是我放弃自己的方式,按照他的方式来呢?要是我自己晾也就罢了,我要求他晾,还希望自己只是动动嘴巴就期待他每次晾晒的时候都多一些工序,为了满足的却我自己内心的需要,这凭什么呢?其次是我居然放下了我的要求,后来我的态度修正为:晾内裤又不是多大个事,内裤怎么晾都行,都能晾干,又不是缺内裤急等着穿,何必自寻烦恼呢?甚至连我自己偶尔晾内裤的时候有时候图省事也会怎么方便怎么来而节省时间和精力。再后来有时候我们就把内裤烘干再取出,连晾晒这一步都省去了,真好。与此相关的,我还跟我老公仔细分享了我从小到大晾衣服的方式和曾经被干预的经历,以及因此而有的情绪,等等,这促成了好多次非常好的交流。
这么多年之后回想起来,觉得有点好笑,但是还真的觉得这是件很大的事。要点不在于一个事情“应该怎么做”,而更在于两个人交流的模式,是谁应该凭借什么掌握话语权(例如我凭借晾衣服的科学性来证明按照我的方式晾内裤才是对的),还是说一切应该两个人基于平等尊重的原则商量着来。
现在作为一个全职的咨询师,我接待过很多不同的来访者,发现这类的事情在人际之间是经常会发生的。有的人是展开辩论,谁的道理更多就听谁的;有的人是展开情绪的碰撞,谁的脾气更大就听谁的,因为道理反正是谁说谁有理,那最后就是拼情绪啦;还有的人会找第三方评理或者参考社会主流价值观来做选择;还有的人是你不听我的我不跟你说了,以后我自己来做;还有的人会寻找其它的策略。
我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还是平等尊重地互相协商。天知道我有时候是一个多么情绪化的人,我强词夺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善于颠倒黑白。我认为我老公在和我交流的时候锻炼了他极高的情绪把控能力,哈哈。但是很多人虽然情绪化,就像我一样,但并不是不讲道理的。只要把事情捋清楚了,还是可以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的。
后来我们家的很多事情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夫妻之间也有边界,没有谁因为在什么角色上就有权利要求对方怎么做。有的是友好地协商,是逐渐地磨合。例如,我老公很不喜欢卫生间的门会开一条缝,他的做法是每当他发现的时候,他都自己去把门拉上。我们卫生间的门是一个推拉门,用的时间久了,很容易在关上之后它自己滑出一条缝来。我老公很少要求我,更没有责怪我,也没有去举证怎样更合理怎样更正确来驳倒我,但是他对我生活习惯上的种种包容使得我愿意为了他的感受而稍微做些什么。比如现在有很多时候,我会愿意把门关上,有时候关一次没关好,我会再关一次,有时候甚至会关三次。就连晚上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起来上完厕所后我也会把门关好。我有时候会跟我老公说我已经关门了,有时候会求他夸奖,他也确实会因此夸我,我也会指出这门难关,有时候我们还会一起抱怨一下门,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我想传递的,是我很在意他的感受,而这个信息的传递也被他很好地接收到了。
两个人的结合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各自携带着从原生家庭中带来的习惯和观念,在一起就意味着我们要一起找到适合我们两个人的处理方式。不管是晾内裤这种小事,还是说生活规划的大事,其实本质上可能没有太多的不同。在平等和尊重的前提下一起协商,这或许才是长久的相处之道。
Views: 34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