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靠谱?
多年以前,当别人问我怎么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靠谱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我会去看一些指标,例如:这个咨询师是什么专业什么学历,TA从事心理咨询有多久,是否全职从业,经历过哪些培训,有多少个人体验,有多少咨询经验,有多少被督导经验,等等等等。我曾经以为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一个人有个大致的判断,后来我发现,好像是我的想法太简单了。
我很难把原因说得很清楚,但其实想想也简单,人毕竟是活的,你真的没法通过一些指标就去判断一个人怎样。实际上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上都没法通过指标去做出判断。就像一个看起来条件特别好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恋人,或者就像一个简历特别光鲜的人,不一定能在一个新工作上表现优异一样,必须去更多了解之后才能做出判断。
我知道要接受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在很多想要去咨询而还没有迈出那一步的人心中,在心理咨询里可能会需要把自己最深的秘密告知一个原本是陌生人的人,如果我们无法提前得知这个咨询师是否靠谱,那将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得到保证,或许我们不要求咨询师技艺多么高超,但是我们至少希望TA是一个靠谱的心理学工作者。
当我们没法自己去判断的时候,有时候我们便会依赖一些指标,这很正常。比如有人会依赖某个号称严格筛选的平台,或者会去依赖某个据说严格的系统,或者去依赖某些响亮的名号等等。这时候仿佛我们把自己判断的责任交给了这些地方,我们决定相信它们更加专业,自然应该能够得出更好的结论。但是事实上在国内即使是号称最权威的心理咨询平台,加上最严格筛选的系统,再加上响亮的名号这三重保证之下,也存在一些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不足、违规甚至违法的事件。
有人或许会觉得,既然什么都无法保证一个咨询师靠谱,那可怎么办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考虑的:就像我们听说过某个饭店有过食品问题,但也不会就因此不出去吃饭了;就像我们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曾经听说过某个医院出过医疗事故,也不会就因此不去看病了;可能很难有一个非常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判断出一个咨询师是否靠谱,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整个中国的心理咨询就不值得尝试了。
至于如果我们有某些偏好呢?例如我就是觉得年龄大的心理咨询师靠谱,我就是认为某个平台上的咨询师专业,或者我就是更信任医院里的药物加心理治疗,这些都是可以的,并不需要去怎样改变或者努力纠正。我会鼓励每个人尊重自己的感觉来挑选咨询师。反正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尊重自己选择的基础上,去寻找自己认为靠谱的咨询师,这样对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咨询的进行都是很有好处的。
关于咨询的进程,也特别需要尊重自己的感觉。不必因为对方是咨询师而勉强自己一下子暴露最为脆弱的部分。咨询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和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总会先逐渐认识、了解、熟悉,当我们感觉到逐渐安全之后,有些东西自然而然就说出来了。在我的工作体验中发现,甚至有时候有些事情,我们原本已经遗忘,但是随着咨询的进行,可以被重新记起,可以被重新感知和讨论,尤其是在咨询进行的比较深入的时候,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或许有时会对某些想法深信不疑。例如有些人会认为“医院里的心理治疗非常正规,而外面的小作坊最好避免”,结果去了医院感到失望之后,就得出结论“医院里的尚且如此,社会上的更无法信赖”。还有些人会认为“医院里的心理治疗就只会开药,只有在外面的心理咨询机构才能够得到有温度的对待”,结果去了心理咨询机构感到失落之后,就得出结论“外面的心理咨询机构尚且如此,医院中的更不必尝试”。例如有些人在有过一些咨询实验后得出结论“女咨询师都不靠谱”,这样的结论可能会是片面的。我这么说并不是想说服某些人去纠正他们的认知,我是觉得心理咨询不是唯一可以帮助我们的途径,如果有时候就是感觉无法信任心理咨询,那么寻求其它可以帮助自己的方式也是很好的。或者在尝试了其它途径失败之后,如果到时对心理咨询还抱有一些希望,还愿意做出尝试,那时候再尝试也是可以的。
关于“怎样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靠谱”,我还有一个发现。按说2011年的心理咨询应该还没有现在发展得好,但是当年我自己去求助心理咨询师的时候,却似乎没有花太多精力去想“这个咨询师会靠谱吗?我应该怎么筛选一个靠谱的咨询师呢?”我那个时候虽然对心理咨询不是特别信任,但是还是抱着一种尝试的态度去试着解决自己的痛苦,似乎当时求助的时候我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在自己这里,而不在咨询师或者咨询师行业那里。当然我也曾经在磨合中发现我与某个咨询师确实很难合作,但是也在咨询中有了一些意料之外的非常棒的收获。
我采访过几个和我一起工作超过一两百个小时的来访者,我问他们当时为什么选择了找我做咨询,有人说是因为百度地图上面搜索到我们咨询室是最近的,有人说觉得我长得比较面善觉得有眼缘……好像没有一个是通过我原本以为的“全职从业、200小时以上的个人体验、咨询小时数多少多少”这些指标来的。这让我感觉有时候不管是靠来访者自己去努力筛选,还是靠咨询师去努力,都无法独自掌控咨询的质量,因为心理咨询毕竟是两个人的事情,来访者和咨询师都很重要,而这些除了专业之外的东西,可能多多少少也有些缘分在里面,强求不得。
比对这些经历,我觉得有些人会反复纠结“怎样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靠谱”时,有可能他无法接受这种不确定性,也有可能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也有可能他不愿意为自己投资,还有可能他还没有真的决定去面对他的痛苦。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生活中总是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最后,回到我们的主题,怎样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靠谱?我想借用小王子的说法来回答这个问题,“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去感受。”你需要去感受,你和咨询师的交谈是否舒适?你是否感受到TA对你了解你这个人的兴趣?你是否感受到TA的真诚?你是否愿意让TA陪伴见证你蜕变的过程?等等等等……
这个关系建立的过程,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有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之前,或许会需要前面若干次的交流,当自然地逐渐建立了稳定的咨询关系以后,真正有帮助的部分才能得以开展。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作为咨询师你当然说起来轻巧,因为这些花的都是来访者的时间和金钱,咨询师当然可以不那么追求效率了。我觉得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但更多的还是事物有其发展的规律,就像你没法给一棵小树苗拼命浇水施肥就让它快速长高一样,心理咨询也有自己的局限,没法一下子建立起那种深入可靠让人信赖的关系。事实上心理咨询之所以能够有效,除了很多心理学的技术之外,这种关系建立和深入的过程本身可能更加重要。
在咨询的过程里,咨询师和来访者是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全新的个体,每一段咨询关系都不一样,每一次咨询的交流也都不会相同。作为咨询师有时候也会希望咨询尽快有进展,不管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还是希望来访者的痛苦得以缓解,等等,所有的这些希望也都只是希望,更多的时候技术没有足够多的魔力。咨询师和来访者一样,都得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这里既没有书上的标准的完美的来访者,也没有传说中理想的大咖咨询师,在咨询中更多的时候,就是两个普通的人一起来投入到理解来访者的工作中来。
做心理咨询师,有时候就像种植植物。 我们只能根据植物的状态以及我们的经验和感觉来判断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至于它会不会开花,什么时候结果,这些我们都无法决定。但是我总是觉得,在我们认真对待一个人的时候,在我们努力想要理解一个人的时候,可能总会有一些什么是有价值的,也总有一些价值,是会被一些人感觉到的吧。这样的关系注定不会随处可见,但是能够有缘体验到与许多人真实的相遇,我的心中充满感激。
———延伸阅读———
Views: 40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