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在为了谁谈恋爱?
很多次我询问我不同的来访者,“你对理想伴侣的期待是怎样的?”然后她可能会说:“我希望他符合条件A,B,C”。然后我会去关注,这些条件中,有哪些条件是来访者自己心中来的。
然而在探讨为什么是条件A,B,C的时候,我们有时候发现,A好像是父母的要求,B好像是她心目中周围大众的要求,那么C该是为自己了吧?嗯,确实有一点,但是C这个为自己又不是全部为自己,只能说是跟自己有关。就好像很多人在选择恋爱结婚对象的时候,在意的那么多条件里面,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心里装的全部都是别人。那么我不禁要问了“你到底是在为了谁谈恋爱呢?和你的恋爱对象在一起的是你,还是你心目中的父母和周围大众呢?如果恋爱的时候别人都在而你缺席那这意味着什么呢?你真的是可以被忽略应该被忽略的么?”
熟悉我们的人都知道,我们非常严格的保护来访者的隐私,所以很多典型的案例没法跟大家分享,那么老规矩,我继续是拿自己开刀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我在2008年的时候找到我的结婚对象,那年我26岁。一向的“懂事乖巧”使得我习惯了自己主动搞定自己所有的人生大事,包括选择大学、找工作、找对象。彼时“找对象”是一个任务,那么最重要的需求是“年龄相当,学历相当,对我好”。由于这是“任务”(当然我得承认,这里并没有谁给我这个压力,而是我自己主动给自己的任务),时效性又很重要,所以我很快速地就找到了恋爱对象,并且非常迅速地2008年底我就领了结婚证了。
我必须说明人的感觉真的是弹性很大的。虽然有很多细小的地方现在回头想来埋有很多的隐患,但是我当时真的是“仿佛真切地感觉到”我可能找到了我的Mr. Right。然而自己的感受是谁都欺骗不了的,也不是想忽略就可以忽略的。那段婚姻持续了3年多的时间,在我进行了数十次的心理咨询后告终。
如果要让我给当年的自己做咨询,我可能会陪着我自己发现,其实我的标准中“时效性”可能是为了“心中的父母”而有的,“年龄相当,学历相当”可能是为了“心目中的周围大众”而有的,“对我好”看起来是为了我自己着想,但是如果真的是,我也不至于经过短短几个月的了解,在已经发现对方有一些情绪问题的情况下依然那么快的走入了婚姻。也就是说,我在没有任何人强迫的情况下,主动地牺牲自己、成全“心中的父母及周围大众”,而就像是进行了一场角色扮演似地参与了一段婚姻。好在这段婚姻结束之后,我终于算是为自己谈了一场恋爱,步入了现在的婚姻中,收获了幸福。
现在我作为一名全职的心理咨询师,接待过很多在恋爱中纠结的来访者,我像是一名翻译,把很多的生活现实翻译成心理现实摆在人们面前,以期待这能够让我的来访者们稍微清晰一点地去做选择。然而我也知道,说起来道理简单,实践起来却常常如此艰难。我不会替我的来访者做任何选择,但是当我们陷入恋爱的痛苦的时候,我希望经过种种的探讨之后,再去面对感情时能够稍微明白一点点。毕竟生活是自己的,恋爱是自己的,谈恋爱中为自己的部分,真的可以多一些。
Views: 46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