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博客

本网站一切内容均为原创,请勿转载

高考志愿中的自由与不自由

一直关注我们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个月我们的博文超级少。是的,六月以来我们都在关注着高考,即使在今天也还在关注着高考志愿的选择。今年是从我们自己经历之后,最为关注高考的一年了。一个原因是我们有亲戚高考,另外则是有数位来访者今年也参加了高考。

无数人对高考给予了厚望,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高考就像一个信仰,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意味着今后人生的极大成功。我确实感觉到很多家庭对高考的极端重视,不仅在高考准备的时候如此,在志愿的选择上也是非常谨慎。

遥想2001年的夏天,我自己对志愿的选择是多么的简单粗暴。在家人对此一窍不通的情况下,我有着极大的自由,所以我报志愿的原则就是要稳。当时一个好朋友帮我画出了一些学校,而我就选择了其中历年分数线最低的合肥工业大学,至于专业,当年计算机正火,我就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看起来我确实享有很多自由,其实我也有不自由的地方。

首先在专业的选择上,我受老师的影响而产生了不自由。某些老师传递出来的感觉让我特别反感,他们的观点基本上就是“女孩子不用上什么好学校,稳妥一些就好。学师范或者学医都比较容易,勤奋一点就可以了,不用多少聪明才智,所以特别适合女生。”而我的不自由来就自于对老师的这个观点的不认同,所以我别的什么专业都可以报,但唯独不想选择教师或者医生。想到我小学时期的梦想还是当老师呢,真是遗憾。

其次在学校的选择上,我受初恋男友的影响而产生了短暂的不自由。我非常希望和他上同一所学校,或者上同一个城市的大学,只是无奈河北省的好大学实在太少。我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不想愧对自己考出的成绩。后来我就劝自己,女生就业可能更困难些,所以我需要上稍微好一点的大学来做弥补,只要我们感情好,异地不是问题。当然异地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一直都来源于别处。

现在在我的来访者身上,我看到了更多的不自由。

例如因为家长给的压力而产生的不自由。虽然高中是学生压力最大的几年,但是很多家长是如此重视,以至于他们自身搞得比学生本人还要紧张。家长的情绪随着学生成绩的变化而跌宕起伏,而家长的焦虑又反过来给孩子比成绩变化本身还大的压力,这真的是太普遍了。所以当高考发挥不好的时候,是复读还是选一个学校走呢?很多学生未必是多自由的,因为很多学生最大的压力真的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来源于他们的父母。

例如因为家长的选择观念而产生的不自由。虽然我们选择专业常常会希望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出发,但是真的有那样的家长,他们可能是想得太多太远,也或许是受他们成长经历的影响,或者是个人经验的局限的影响,他们选择学校、选择城市、选择教学的语言和出国的机会等等,而把学生的倾向的优先级大大降低了。最后,家长的需要变成了第一位的,学生本人变成了妥协的一方,这样的发展是很容易埋下隐患的。

可以列出的不自由还有很多,但我想以上几点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

那么怎样面对这些不自由呢?我感觉这里对学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那就是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并以此为基础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实际上,当学生自己有一个坚定的明确的选择的时候,很多家长最终也还是会尊重孩子的选择的。但是难点就是当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认知不清晰的时候,就非常容易随着家长的态度而动摇了。很多学生从小到大习惯了照顾父母的情绪,父母则习惯于认为孩子是无法自己做出选择的,这样的合谋就很难皆大欢喜了。

当然不仅仅是高考,生活中重大的选择比比皆是。例如考研、工作、结婚等等。有时候我们痛苦,因为我们不愿意承担责任,但是真的认清现实勇敢地承担责任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有可能争取到很多真实的自由。

马上就是高考大规模报志愿的时候了,实际上今天提前批的报考已经开始。衷心希望考生们能够对自我有个更加清晰的认知,祝愿他们能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

Views: 306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我的头脑中记忆了一件不存在的事情

春节前后接连看了《三体》和《狂飙》这样的精彩剧集,完结后想接着追一部却没有合适的选择,这时候想起一部老剧,就是 …

被误解的心理咨询

如今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后都能想到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而若干年前,比如我上中学的时候,是完全不知道有心理咨询 …

新冠三年之个人小结

差不多两年前的时候,我在《新冠元年之个人小结》中记录了个人在新冠中的一些感受。新冠二年无事,转眼新冠三年即将结 …


各种各样的蝉和生命教育

怎样的生命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更加珍爱生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从各种各样的蝉来说起。 …

他为什么打我?

最近读完了伦迪·班克罗夫特的《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阅读的过程非常痛苦。 …

一起摇摆,在成功与失败之外

如果成功是一个挑剔的爸爸那么失败一定是个包容的妈妈每次当我在选择的路口我都只瞟一眼成功就坚定地奔向失败因为我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