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打孩子,可是有时候忍不住”
当代的亲子关系,可能是它最难的时候。
做孩子压力很大,从小上学追求成绩,不少人被灌输“要上个好幼儿园,然后才能上个好小学,然后才能上个好中学,然后才能上个好大学,然后才能找个好工作,然后才能顺利地结婚生子……”感觉这就像是一条独木桥,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原本就竞争激烈,很多孩子除了学校要求的学习之外,还会上辅导班、学各种才艺。从一方面来说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了,使得孩子们有机会从小就接触和学习很多东西,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是竞争压力大大增加了,使得孩子们必须从小就面对更多的竞争。
有时候我想,幸亏我出生在80年代,幸亏我的父母没什么文化,所以我的童年在宽松的氛围中成长。小时候我特别喜欢上学,有小朋友玩,有丰富的课件活动: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玩滑滑梯、玩跷跷板、玩双杠、玩石子……放学之后还可以继续游戏:捉迷藏、捉知了、过家家……那时候老师也会留作业,但是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那时候家长也不那么重视成绩,能学好很好,学不好大不了在家种地。
假如我出生在现在,我的爸爸妈妈有知识有文化求上进,把我送进各种辅导班,整天要求我好好学习,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乐趣能得以保留。
现在的家长压力也很大。不仅仅是物质上要提供给孩子尽量好的条件,还有心理上要紧跟孩子成长的脚步。而且,以前做一个妈妈,例如我的妈妈,虽然也需要去地里干活,但是至少地里活少的时候可以就是相夫教子、打打麻将。现在做一个妈妈却要难得多,要照顾家庭,同时还要工作,哪一边都不容易。当然做爸爸也不容易。以前爸爸可能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同时也享有更好的家庭地位,就算家境没那么好,很多家庭差别也不会太大。而现在做一个爸爸要难得多。在双职工家庭里面,同样是工作,爸爸会被期待有更高的收入,但是因为两个人都上班,爸爸也会被期待在家庭事物上有所贡献,而且当周围人的收入差距变大的时候,如果家里过得一般,那很多的心理压力都在爸爸身上。
如果孩子、家长的压力都很大,那亲子关系怎么能够容易得了呢?有时候我甚至想,大家都搞得压力这么大,到底为什么呢?值得吗?到底应该怎么应对这种压力呢?
我越来越多地见到,就连有些小学生都开始觉得人生艰难,甚至都不想活了!而同时则是有很多的家长,他们表示为孩子付出了一切,结果却还是让人难以接受,又是困惑、又是心疼、又是委屈……有的家长跟我说“我也不想打孩子,可是有时候脾气上来,实在被他气得没办法……”,还有的家长跟我说“孩子长大了,他居然跟我动起手来,这一次孩子居然还报警了!”
面临种种困境,到底怎么办呢?
我想这里得有一个原则:家长与孩子需要达成合作,而合作的基础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在这个关系里,家长与孩子共同负责,但是家长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虽然我很不忍心这样要求家长,但是谁让我们是家长呢?要做好一个家长,必须要牢记一切合作需要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基础。所以如果家长遇到“我也不想打孩子,可是有时候忍不住”的时候,那就是家长需要求助的时候。
我们会需要了解现在孩子的成长特点,了解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情绪,了解如何针对性地和孩子进行沟通。我知道这真的很难,但是怀揣着对孩子的爱,在了解到我们的成长可能会为未来营造更好的亲子关系、为更好地给孩子支持促进他们成长打好基础,这种投资将是值得的!
有些家长会询问我有没有推荐书目。我曾经向一些人推荐过《父母效能训练手册》、《正面管教》、《爱和自由》、《完整的成长》、《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等等,后来我发现阅读很棒,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比如在遇到一个具体的时候,什么是为孩子设置了界线,什么是以设置界线的名义在给孩子施加压力,这有时候会有些模糊而不好判断。我感觉没有几本书可以解答我们的问题,每个孩子和家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谁有资格制定他们之间的规则。更多的时候,我们就是去寻找一种感觉,去建立一种彼此平等合作的关系。如果有一个举措,孩子和家长都支持,都感觉良好,那即使没有什么理论的支持,也完全不需要纠结,而如果有一些行为是我们有困惑有疑虑的,那会需要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越是具体的探讨越是可以针对性地讨论,而若干次问题的解决之后或许我们会找到一种解决冲突的策略,以后便可以举一反三了。
亲子关系的维护,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是能做好的时候,那会使关系中的每个人得到滋养。从孩子呱呱坠地,到他一路成长,到看着他逐渐远离建立自己的家庭,每一步都不容易。父母对孩子的爱可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哪怕其它的爱都是为了团聚,而这种爱是要看着孩子逐渐远离,我们也愿意付出我们全部的心血。
亲子关系的艰难,还在于很多孩子不会按照我们的期待去成长。即使我们已经付出了所有,还是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候我们愤怒、我们委屈、我们无助,我们有太多的理由去逃避,然而我一次次见证在咨询中,很多的父母,带着他们的坚定的爱孩子的心,来去虚心求教、用心调整、小心尝试,没有什么比这时父母谦卑的爱更感人的了!
有时候我真希望自己有一种神药,可以弥补鸿沟,但是有时候我又爱极了现实的生活,觉得这一切是最好的安排——若是没有这么多艰难曲折,又有谁能够体会到这爱的深切呢?
愿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可以彼此相爱,为了这珍贵的缘分,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下面分享纪伯伦的《论孩子》,与天下父母共勉。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Views: 23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