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博客

本网站一切内容均为原创,请勿转载

重获童真——我拍鸟的体验(之一)

如今的心理学变成了一种流行文化(也是商机),网络和实体都有大量的课程和培训,比如各种微课。我见过一些花费不少时间和金钱来学习各种心理学课程的来访者,这些课程包括恋爱技巧、为人处世的学问等等,其中一位告诉我,TA平常散步的时候都要带着耳机听这些课程,结果我想大家都猜到了——什么都没有改变。至于培训,我在网上看过一段某培训班的视频,一位外国友人照着PPT讲课,他讲一句,旁边的翻译实时翻译一句,效率非常低下,而且那么短的时间也很难有深入的沟通,也许真正有吸引力的是培训结束后可以拿到证书吧。

知识的普及当然是好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上面提到的这些学习都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体验。

我的第一篇博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南极(记一次接地气的高峰体验)》谈的就是个人的心理体验,因为我一直认为在心理学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体验,离开了体验, 心理学知识本身很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真正的帮助。

今天要说的是我拍鸟的体验。拍鸟是去年年底开始发展出来的个人爱好,起因就是下面这张图。

四季花海二期的荷塘

上面这张图是应该是前年或者更早的时候拍的(请注意水面上有只小鸟),我和媳妇经常在四季花海散步,自然而然就注意到了荷塘里的小鸟,然而却不知道它是什么……

黑水鸡(左边为成鸟,右边为亚成鸟,拍摄于四季花海二期)

由于距离太远看不清楚,去年双十二的时候买了个长焦相机,通过长焦相机终于看清楚了小鸟的模样,又借助网络查清楚了它是什么鸟,结果出人意料——它居然是鸡(黑水鸡)!这个是有点颠覆性的,在此之前完全不知道还有会游泳的鸡(后来才注意到这货是鹤形目秧鸡科的,所以并不是鸡,但这是后话)。出人意料的结果也让我和媳妇对拍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经常在业余时间拍鸟,当时正逢冬季,我们经常是在冰天雪地中拍鸟的,虽然寒冷,但收获也颇丰。

在冰天雪地中拍鸟,四季花海三期

雪中捕鱼的鹤鹬(左)和呆萌的长嘴剑鸻(右)

在开始拍鸟之前,我们就有了建一个网站的想法(延伸阅读:《特别篇:鱼树西(之一)》特别篇:鱼树西(之二)),只是当时对于具体记录哪些内容并没有非常具体的规划;开始拍鸟后,自然就明确了,先用来记录拍到的鸟吧。目前鱼树西已经可以访问,首页可以看到一个表格,记录了目前拍到的57种鸟,只是暂时还没有上图片,有待以后慢慢补充。

下面来说说拍鸟过程中的收获吧。

首先就是锻炼了身体。虽说只是在家门口活动,但拍一次鸟仍然可能会走上几千步甚至上万步,再加上还扛着三脚架,绝对是要消耗不少体力的。后来减少了三脚架的使用,改用手持拍摄,锻炼的则是稳定性,长焦端一点也不能抖动的,这个真的和射击差不多,难怪人们都管拍鸟叫“打鸟”。

其次是通过拍鸟进一步增进了我和媳妇之间的感情。从只认识麻雀、喜鹊等少数几种鸟到一起认识了五十多种鸟,并且一起搭建了鱼树西网站,这是一个共同发现和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共同建设的过程。

北红尾鸲,媳妇拍到的雌鸟(左)和我拍到的雄鸟(右)

第三是减压。应当说自从我们从事心理咨询以来,总体发展是比较顺利的,但是这项工作还是会带来压力,尤其是在去年十月份以后,我们经历了一段比较困难的时期,而当我们把一些业余时间用来拍鸟以后,压力就缓解了许多。

接下来我想做一些更深入的探讨……

我一直在想拍鸟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我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重新找回了童真!

我现在都能回想起小时候的感觉,大概是十来岁的时候,有一天下雪了,我盯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看了好久并感到非常快乐,不需要别的什么东西,仅仅是因为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

十几年前的某一天,我和媳妇(当时只是同事)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聊的内容有点出人意料——我们聊的是虫子!我们当时实际上是在分享童年的经历,结果发现各自都有过一段对昆虫有浓厚兴趣的阶段。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其实连动物(较高等的)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只是动物们很快就失去了好奇心,转而只是按照DNA编码好的模式来过它们的生活。人则有所不同,我们的好奇心理论上是可以终身保持的,但是也只是理论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雪花已经不再让我欣喜,而小时候喜欢的昆虫则让我觉得恶心。当然了,我的好奇心并不是消失了,它可能只是转移到了其他方面,比如心理学;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差不多的,只是每个人关注的领域不太一样而已。不过成年人的好奇心终究是和儿童不一样的,所以我说找回了童真而不只是找回了好奇心。

什么是童真呢,我认为是好奇心+敏锐的觉察能力+不带偏见,在拍鸟的过程中,这三点都有了,我又找到了小时候观察雪花和昆虫的感觉!

弗洛姆在《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中有一个观点,大致的意思是动物都会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来进化自己的身体,但是人类发展得太快了,以至于来不及进化,我们的身体和几万年前甚至十几万年前的祖先没有多少区别,从生物学的角度看我们是更适应贴近大自然的生活环境的,但是我们一生下来就被抛入了现代化的人类社会,这是个矛盾,也是很多心理问题的原因。我完全认可这个观点,记得小时候小姨家有一件屋子是专门用来养鸡的(笼养),笼养显然一个非自然的环境,另外鸡的密度也偏大,结果就很容易发生暴力事件,有的鸡被别的鸡活活啄死了。我这个记忆是关于鸡的破坏性的,而人一旦发展出了破坏性就远远不是这个级别的了,具体可参考《人类的破坏性剖析》。

如何解决弗洛姆提到的这个矛盾呢?我们当然不会回到山林里面生活,相反,我们还要拥抱人类文明带给我们的一切,不过与此同时如果能适当抽出一点时间来亲近一下大自然,将是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帮助的。

我曾经觉得亲近大自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或者说已经晚了,因为从小到大耳边一直都是“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物种灭绝”之类的新闻,小时候多次在电视上看到最后一条白鱀豚淇淇,每次看到都觉得挺悲哀的。以前看《瓦尔登湖》,觉得像梭罗那样观察自然界的动植物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毕竟只有在古代才有条件,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现代人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

开始拍鸟以后我发现以前的这些观念是片面的,自然环境确实遭到了破坏,但是从很多方面看,它仍然欣欣向荣,我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四季花海周边)拍到五十七种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我想肯定不止五十七种,只是有些品种暂时还没有拍到。另外,今年冬天会有什么新品种的候鸟光临也未可知。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实验,我想看看如果把观察范围进一步缩小会是什么结果,于是那些天我沿着鱼树心理所在的24栋楼转了几圈,结果观察到了十二种鸟。

鹊鸲(阳台上拍摄)

都说“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一套好的拍鸟装备确实要好几万,不过我目前只是用了一个一千多块钱的长焦相机(索尼H400),也同样获得了乐趣。我也没有跨省甚至跨国去追逐稀罕的鸟儿,我只是在家门口附近和鸟儿自然而然地相遇。总之拍鸟让我重新亲近了大自然,这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认识到长大后疏远了大自然并不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实大自然一直就在我身边,只是我自己限制了自己。

最后想分享一段记忆,那是很多年以前了,当时我的状态比较差(这么说吧,如果当时让我上精神科看看,估计可以开一堆药),有一天我坐在车上,通过车窗往外看,外面是一片稻田,几只白鹭在觅食,我感觉很不好,控制不住地想:“这个稻田肯定是打了农药的,里面的小鱼小虾包括青蛙都被污染了,白鹭在这里觅食,也会受到伤害……” 我居然把对自己的不安投射到了白鹭身上!另外,这算得上是强迫思维了吧。现在我经常能见到白鹭,我会想到“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至今也没拍到,白鹭则甚是常见,它们算得上是鸟中的赢家了,实在用不着我去担心。这就是“境由心生”吧,这算得上是个好消息,因为尽管自我的成长并不轻松,但是毕竟比改变世界要容易许多。

四季花海三期的白鹭

————update (2018年9月)———

后来(本文发布两个月后)还真就拍到了黄鹂。

黑枕黄鹂(四季花海三期拍摄)

————update (2021年9月14日)———

今天媳妇也写了一篇拍鸟的体验,所以我把本篇改名为《重获童真——我拍鸟的体验(之一)》,而媳妇的那篇则叫做《放下功利,收获喜悦——我拍鸟的体验(之二)》。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我这篇拍鸟的体验里提到的一些内容不妨在此更新一下。
1.我们的设备升级了,从索尼H400升级到尼康P900S,H400已经卖了,P900S现在仍然在服役,目前的主力是尼康P1000和D7500的组合;
2.拍到的鸟类由写这篇文章时的57种增加到了目前的103种;
3.鱼树西网站的服务器到期后没有续费,所以暂时不能访问,后期可能迁移到免费的github pages;
4.我们始终能感觉到亲近大自然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当然保持自我觉察也很重要)。

延伸阅读:
放下功利,收获喜悦——我拍鸟的体验(之二)

Views: 706

2 Comments

  • 林风

    你好!我是在搜索蜀峰湾公园的水鸟(黑水鸡)的时候发现这个网站的. 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原本也没有想到在合肥能见到这么多不同鸟类. 非常感谢你的整理,希望能坚持下去!

    • 董志成

      谢谢关注,www.yushuxi.com这个网站会一直更新下去的,当然只是业余爱好,投入会比较有限,另外拍到新鸟种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我的头脑中记忆了一件不存在的事情

    春节前后接连看了《三体》和《狂飙》这样的精彩剧集,完结后想接着追一部却没有合适的选择,这时候想起一部老剧,就是 …

    被误解的心理咨询

    如今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后都能想到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而若干年前,比如我上中学的时候,是完全不知道有心理咨询 …

    新冠三年之个人小结

    差不多两年前的时候,我在《新冠元年之个人小结》中记录了个人在新冠中的一些感受。新冠二年无事,转眼新冠三年即将结 …


    各种各样的蝉和生命教育

    怎样的生命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更加珍爱生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从各种各样的蝉来说起。 …

    他为什么打我?

    最近读完了伦迪·班克罗夫特的《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阅读的过程非常痛苦。 …

    一起摇摆,在成功与失败之外

    如果成功是一个挑剔的爸爸那么失败一定是个包容的妈妈每次当我在选择的路口我都只瞟一眼成功就坚定地奔向失败因为我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