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吃着豆腐丝香香,狗吃着豆腐丝香香!
“猫吃着豆腐丝香香,狗吃着豆腐丝香香,猫吃着豆腐丝有点淡,然后就加了一碗盐,狗吃着豆腐丝有点咸,然后就加了一锅水……”我女儿八九岁的时候吃完豆腐丝,创作了这首歌,我特别喜欢它。歌中的豆腐丝,就是在紫燕百味鸡买的豆腐丝,几块钱就能买一碗的一个小凉菜。我女儿唱的时候,对豆腐丝充满了热爱,这让我觉得特别感动。就像是前两年重温《聊斋》的时候,听着“它是谁呀这么抖,三点水来一个酉”时候的感觉一样,觉得这个世界特别美好。哪怕是一只鳖,都因为跟酒之间产生了链接而从内到外地洋溢着幸福,你看这世界多美好。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吃,例如我有个前同事,他就明确表示,吃只是生理需要,营养是第一位的,如果好吃的话,那是个加分项,但是好吃不是必须的。然而很多人都喜欢吃。吃不仅有生理上的愉悦,还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记忆。比如很多人,他的家人在其他事情上也许对他很一般,然而在吃的上面对他很关爱很大方。所以当我们想吃的时候,未必需要的是咀嚼和吞咽食物的愉悦感,而很有可能不少时候是在回味那种被关心、被照顾、被爱的感觉。所以有时候吃得已经很多了,已经远远超出生理的需要了,我们还是会吃。吃是我们心理的需要,吃本身就可以缓解焦虑。
我自己也很爱吃,从吃东西,和做吃的的活动中都获得了很多乐趣。就连有时候做梦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很多的好吃的,超级满足。吃,确实是可以带来很多愉悦感的活动。然而过犹不及,有人因噎废食,有人暴饮暴食,还有的人在拼命节食和暴饮暴食之间摇摆,各有各的痛苦。
我主张我们更平衡地去吃。吃得太多,会使自己都感觉不到饥饿,也难以品尝出食物的美好。而超出实际需要太多的食欲,是需要被关照的。不一定是每餐计算卡路里,不一定是每周几次轻断食,而可能是关照自己焦虑的来源,关心自己生活压力的处理问题。毕竟用食物去缓解的焦虑,它只能暂时缓解,只是一种注意力的转移而已。所谓“没有什么烦恼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就吃两顿”或者“虾治百病”,我们大家都知道只是调侃而已,如果你只能靠不断地吃来缓解焦虑的话,这种方式还会带来新的焦虑,既有荷包相关的焦虑,又有健康相关的焦虑。
那到底如何更好地关照自己呢?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但我想强调的最重要的不是方式,而是一颗想要关爱自己的心,有这个作为基础,我想我们总是能够寻找到合适的方式的。当然了,这个想要关爱自己的心,有可能是最难的。很多人可以请自己吃一顿好吃的,但是你让他心里多爱自己一点,他真的不会。自我接纳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功课,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向那些爱我们的人去学习。我们需要去不断学习,然后来学会更好地爱自己——不是去爱完美的自己,而是去爱这个真实的,有许多小小的缺点,然而却依然可爱的自己。
最后,让我们不要太过努力地去吃,以至于吃得太多却无法更好地享受吃;我们要优雅地去吃,以至于可以健康地生活,吃到更多更好吃的东西。
延伸阅读:《焦虑与食欲》
Views: 23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