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特别害怕麻烦别人怎么办?
很多人都害怕麻烦别人,不愿意干扰别人,不愿意成为别人的负担,担心被拒绝,担心被取笑,害怕尴尬,因此尽量减少某些需要求助的社交,哪怕这对于周边人来说稀松平常,但也宁可独自挣扎也不愿意迈出求助的那一步。我今天想借我自己的一个例子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特别害怕麻烦别人怎么办?
大概2011年,我刚刚开始职业规划的时候,参加了一个相关的工作坊,在这个工作坊中,老师鼓励我们在企业内部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我的第一个感觉是,这很好,然而很不现实。实际上确实如此。彼时我还是个程序员,但是对于用户研究和交互设计有浓厚的兴趣。作为一个合肥的员工,我能找到的最近的导师,也是在上海的某设计师。然而我们既不在一个城市,也不在一个部门,甚至还不在一个营业单元:在合肥我们是在做视频会议相关软件,而在上海那个有可能作为我导师的他,则是在做硬件相关的产品设计。
工作坊中的老师是一个比较资深的美国人,或许很少有这样的工作坊只有寥寥数人参加,她给了我们无比细致的指导。当我们提出感觉非常冒昧而不好意思去寻找导师的时候,她开始让我们进行换位思考:假设在思科内部某个部门,有一个陌生同事联系到你,表示对你从事的领域非常有兴趣,并且希望你对于他的学习或者规划进行一些指导,那会是什么感觉呢?我马上代入自己,我想如果真有人联系到我,对我的工作感兴趣,并让我做一些基本的介绍或者指导,那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很荣幸,他可以找到我并来询问我,这似乎是一种认可;同时我会觉得麻烦吗?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是有的——如果我当时非常忙碌,而那个同事的问题极多的话,我可能会觉得有点麻烦。然而这种几率很低,因为那个潜在的可能来请教的人应该不至于完全不顾我的境地,非得要让我在某个时段给他细致的介绍;而更大的概率是,我可能只要简单的介绍,然后在合适的时间内稍微给一点指导,或许就真的可以帮助到他,收获他的感谢,交上一个新的朋友。这种想象让我放松了很多,然后我真的付诸了行动,去找了我的导师。他是个帅哥,非常热情,我去上海出差的时候也跟他见面交流过。实际上整个的体验非常不错,很长时间里,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跟他联络一次,问一些问题,谈一些感想,交流一下在我所感兴趣的那个领域的心得。我受到了不少启发,也得到了很多鼓励。在我离开思科的时候,这位导师也是为数不多的我打招呼的一位同事。回想起来真是很不错的一个体验。
这样看来实际上很多人还挺愿意帮助别人的,助人本身就是一种联络,只要不是太麻烦,一般来说会给人带来一定的愉悦。我是非常鼓励适当的时候去求助或者去帮助别人的,然而我也知道,很多人可能主要的障碍并不在此。
比如说,有些人在早年生活中,每次受到别人的帮助,都容易在后面被当做某种要挟——当年我如何如何对待你,你现在要怎样怎样回馈我,或者你怎么可以这样这样对待我——被这样对待的人很多都会积累经验并且学会一个大招,尽量不去麻烦别人:你不是秋后会来算账吗?你不是事后会来道德绑架吗?我不给你这种机会!我就算很多事情要自己扛,那我自己辛苦一点也绝不有求于你!我个人感觉这种经验是十分有用的。然而有一个问题,当你遇到的人是这种帮忙后容易这样操作的人的话,不去麻烦别人的经验非常有用;当你遇到的人是热情的喜爱助人而且不求回报的人的话,那么不去麻烦别人则意味着你失去了很多与别人连接的机会,也丧失了许多次可以更轻松走过难关的机遇,而这是多么可惜呀!
当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真没有这么简单。有时候太害怕人群,太需要保护自己,早年有许多不良经历,真的很难鼓起勇气去做新的尝试。这样的情况有些并不是靠简单的道理就能起效,而需要真实的温暖的关系来逐渐疗愈。不管是在友情中也好,在爱情或者亲情中也罢,亦或是在某段专业的心理咨询关系中,都有可能会逐渐疗愈。
我亲爱的读者,不知道你是不是有同样的困惑,如果你有类似的困惑的话,我想至少你可以多来了解一下自己。当你可以逐渐认识自我,当你可以用明亮的眼睛来辨别不同的人群,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有你的突破。这是一个繁杂的世界,但是总是有一些温暖的人儿,值得我们去靠近,就是在很多麻烦和被麻烦之中,我们可以编织出更加亲密的可爱的生活。
Views: 72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