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博客

本网站一切内容均为原创,请勿转载

茶叶蛋和彩虹糖

我发现茶叶蛋是个很有意思的存在。早先有“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让人们经常把它挂在嘴边,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个说法渐渐不怎么提了,本以为茶叶蛋将淡出人们的日常用语,回归为一种普通的食物,没想到前几年它又在某台湾教授和众网友的共同努力下再次走红……

说起茶叶蛋我还真有一些想说的,我挺喜欢茶叶蛋的,比白水煮的有滋味多了。不过小时候家里在平时是不做的,只有到了春节才会煮上一锅。这也是我们本地的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如果只是自家吃,那我对于茶叶蛋可能不会有多少特别的印象,但是重点就在于这些茶叶蛋很大的一个作用是用来招待客人的,而且还有特别的说法,这也不奇怪,春节的时候喜欢图吉利,于是有鱼成了“有余”,垃圾成了“财气”,而茶叶蛋也不再是茶叶蛋,成了“元宝”。大年初一,如果你去人家拜年,主人必然会祭出茶叶蛋。如果你说你不吃那是不行的,主人一定还是要让你吃。如果你吃了一个,他说不定还要你吃更多,此时主人口中会念诵“再吃个‘元宝’吧”等等。然后你来到下一家,主人又会拿出茶叶蛋,如果你说吃过了、吃饱了或不想吃,他是听不见的,他只管继续推销他的“元宝”,此时类似“吃一个吧”、“再吃一个吧”、“你虽然吃过了但是再吃一个我家的‘元宝’吧”、“吃不了带几个‘元宝’走吧”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有时争执不下,难免还会有些肢体接触……

记忆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当时的人物、场景和事件,二是当时的感觉。关于茶叶蛋的记忆的第一个部分已经说完了,接下来说说感觉的部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如果稍微夸张一点的话可以说那是一种被绑架的感觉——你被一群绑匪劫持,你没有任何谈判的资本,而且他们还要吧你的嘴堵上(用茶叶蛋)。

过年吃茶叶蛋这个风俗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所以有的朋友也许get不到这个感觉,毕竟只有经历过才更能感同身受。但是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难道不是很常见吗?比如劝酒,比如婚闹……在这样的场景中,人们好像都变了一个人,他们变得粗蛮,不再像平时那样顾及他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李安的电影《喜宴》中有一段婚礼的场面很是经典,其中就有劝酒和婚闹。婚礼现场的一位外国朋友很是费解,不明白平常都挺含蓄的中国人为什么会突然集体大变样,对此剧中的一个角色给出的回答是:“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这个回答一语中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同理压抑也必然导致反弹,上面提到的劝吃茶叶蛋、劝酒以及婚闹都可以说是这个反弹的具体表现形式。当然这里说的压抑肯定不只是性压抑,很多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实际上是充满了压抑的:对父母的不满、对伴侣的不满、对同事和上司的不满,甚至是对整个社会的不满……为了在这个社会生存,这些不满所带来的情绪在大部分情况下都需要压抑下去,甚至还要反过来表现,于是很多人都是带着面具来生活,久而久之自己也分不清真假了。如果一个人太多地压抑自己去迎合别人,他的“本我”一定是不答应的。“本我”的特点是绝对的自私,大部分情况下它没有机会露头,但是当“本我”发现在特定的场合下它的需要(操纵控制别人+满足自己)可以借着某种掩护(比如风俗习惯)被允许后,它自然会抓紧时间来表现。这样的表现是有意义的,至少让长时间的压抑所导致的不平衡得到一些缓解,但是却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有的人压抑太多,在释放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会导致难以收拾的局面,《喜宴》里的婚闹只是小打小闹,现实中因为婚闹而当场离婚甚至闹出人命都是有的。

压抑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怎么办呢?放飞自我吗?显然不行。不顾社会期望而把自己的不满一股脑表现出来,那还怎么混啊?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我们来看看我们到底在压抑什么,显然是情绪。既然是情绪,那主动权就还在我们自己手上。遇到同样的人或事,有的人泰然处之,有的人却愤愤不平,前面提到很多种不满,从对父母的到对整个社会的,其实世界上很可能只有一种不满,那就是对自己不满。对自己的不满以及由此带来的情绪是很容易投射到别人身上的,但是大部分时候这种情绪是不被允许的,于是开始压抑,压抑久了,遇到合适的机会情绪自然就会爆发(自我评价比较低的人往往也更容易被煽动)。既然根源在自己这里,那最佳的方案显然就是更多地自我接纳和自我建设,当我们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的时候,就没有太多可以抱怨的了,也就没有了压抑的需要,这可谓釜底抽薪。

从“压抑->释放”这个角度基本可以解释类似婚闹这样的现象,不过这些现象中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拿出来讨论的,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讨论之前我想引用一下马丁?布伯的《我与你》,这是一本一百多页的小书,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我与你”的关系,第二种是“我与它”的关系。请特别注意这个“它”字,此处并没有写错,因为在这第二种关系中,人与人关系中的一方并没有被当做人——安利茶叶蛋的人不管你想不想吃,劝酒的人不管对方能不能喝,婚闹的人也不会顾及当事人的感受(比如《喜宴》中就有一位老哥当众掀新娘的裙子)。他们只管完成在特定场景下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完成的动作(劝吃蛋,劝酒,闹婚),而对方虽然是活人却也只是他们完成这些动作所用到的道具,至于对方的感受可就没工夫考虑了。话说回来他们也没有太多工夫感受他们自己,他们只是在执行被编码好的动作。

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有希望吗?对此我持乐观的态度,因为我们并不需要和每个人都建立深入的关系。如果能和自己的伴侣、数量并不算多的朋友建立起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与你”的关系,也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幸福感了,这当然也不容易,但是完全是可行的,自我的接纳和自我的建设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另外生活中在不经意间往往也会有一些惊喜的相遇,比如2018年1月31日那天,我和媳妇在小区里拍月食,一位妈妈带着一个男孩路过,这孩子对我们在干什么很是好奇,便跑过来看。我让他看了月食的照片同时作了一点点解释,看完后他就走了,但是很快又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一个东西。我不太明白而且晚上也看不清楚,他妈妈说这是要给我彩虹糖吃呢!原来如此,我一口便把那糖吃了,然后我们和这对母子就此别过。同样是给我东西吃,早年的茶叶蛋让我如坐针毡,而这颗彩虹糖却让我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但愿人与人之间少一些茶叶蛋,多一些彩虹糖。

Views: 524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我的头脑中记忆了一件不存在的事情

春节前后接连看了《三体》和《狂飙》这样的精彩剧集,完结后想接着追一部却没有合适的选择,这时候想起一部老剧,就是 …

被误解的心理咨询

如今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后都能想到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而若干年前,比如我上中学的时候,是完全不知道有心理咨询 …

新冠三年之个人小结

差不多两年前的时候,我在《新冠元年之个人小结》中记录了个人在新冠中的一些感受。新冠二年无事,转眼新冠三年即将结 …


各种各样的蝉和生命教育

怎样的生命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更加珍爱生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从各种各样的蝉来说起。 …

他为什么打我?

最近读完了伦迪·班克罗夫特的《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阅读的过程非常痛苦。 …

一起摇摆,在成功与失败之外

如果成功是一个挑剔的爸爸那么失败一定是个包容的妈妈每次当我在选择的路口我都只瞟一眼成功就坚定地奔向失败因为我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