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博客

本网站一切内容均为原创,请勿转载

新冠元年之个人小结

新冠元年已经过去,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仍在继续,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没有结束,不过我感觉差不多可以写写此次疫情对我个人的影响了。

疫情对我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生活上的影响包括:1.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不得不取消;2.在隔离期间个人喜欢的户外活动不得不作罢;3.计划好的2020年4月和媳妇去庐山的计划泡汤;4.短期内的物价波动(虽然没有大的影响,但是近二十元一颗的大白菜还是挺有冲击力的)。

2020年春节后迟迟未能开张的商铺

对工作的影响同样是不可避免。疫情期间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人上门做心理咨询,从2020年春节(1月25日)算起,直到3月7日才有来访者过来面询。另外,疫情也给一些来访者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有些来访者本来就有疑病的情况,面对疫情就难免更加焦虑。比如有一位来访者在疫情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前来做了两次心理咨询,但是后来爆出来很多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新闻,TA看到以后就吓得不敢过来了。

没有人可以在疫情中独善其身,每一个身处疫情之中的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体会。以上罗列了一些疫情对我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不过这些相对还是比较表面的,接下来我再分享一些属于我个人内心感受的内容。

对于我个人来说,新冠是从2020年1月24日开始的。那天是除夕,我与媳妇和往年一样到了父母那边准备过年。全家都在为年夜饭做一点准备,与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上午,我还在考虑买哪部电影的票,然后年初一下午全家一块去看电影。当时略微知道武汉那边有一点状况,但是不觉得有多严重,更不认为对于远在安徽的我们有什么影响。然而终于还是在中午左右得到了电影院停止开放的消息,这才真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春节那几天全家都没有出门,亲友间的走动也一概取消。为了防止被困,我和媳妇早早就回了合肥。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隔离生活。其实我对于隔离也并不是完全陌生的,2003年五一的时候就曾经被隔离在校园里,只不过当时的生活比较简单,即便不隔离也主要就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所以并没有太多体会。更重要是,非典的传播性和新冠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非典终究还是离得很远,所以当时虽然隔离,也就是五一回不了家而已。当时学校里也没人戴口罩,完全没有什么紧张的感觉。新冠就不一样了,一度离我们家只有二点几公里,这其中的差别不言而喻。

我算得上是个情绪稳定的人,但是要说新冠没有对我的情绪造成任何影响,那却是绝不可能的。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种虽然知道可能有事,但是又希望不要有什么事的状态,有点想要蒙混过关的感觉,总之是希望能够好好过个年。但是当电影院关闭的消息实锤以后就再也不能心存幻想了,不过仍然希望事态不要太严重。最终,当进一步的消息越来越多,尤其是感染和死亡的数据不断刷新,并且了解到新冠的传播能力远超非典以后,这才终于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情况真的是很严重!

虽然见证过我国这么多年来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灾难,并因此对我们应对困难的能力很有信心,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一切尚未明朗,没有人能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我得承认我当时的脑子里不自觉地闪过类似以下的念头,诸如“为什么非典是我们,新冠又是我们,怎么这么倒霉?””是不是国运要没了?”等等。当然这只是一瞬间的情绪而已,接下来还是要去面对新冠带来的影响,这是没有选择的事情。

未知是最可怕的,所以面对疫情首先就会本能地去了解相关的信息。感染和死亡人数的数据是每天都会去刷的,在拐点到来之前,看数据本身有时又会让人更焦虑,但是还是控制不住地去看,并期待拐点的到来。然后就是去了解相关的知识,新冠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传播的,新冠疫情的发展趋势会怎么样,后续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等等。这些问题,有些已经有了答案,有些或许永远不会有答案。个人感觉这里面对生活最有直接影响的是关于新冠如何传播的知识。有段时间,铺天盖地都是诸如“某某人在菜市场距离感染者好几米开外仅仅数秒接触就被感染”、“某某人因为摸了单元门的把手被感染”之类的新闻,这实在是让人紧张!有段时间,我和媳妇洗手的频率明显增加了。隔离期间凭券外出,我们一周也就出去买一次菜,去的时候全副武装,回到家一放下菜就直接去洗澡。除此以外,家里面84消毒液的消耗速度也比平时快了许多。

以上可以算是我对疫情带来的紧张感所作出的应激反应,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相信不少人在隔离期间也有过类似经历。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更重要的是疫情确实被我们控制住了),以上所提到的显得有些夸张的反应也就渐渐变少并最终趋于合理了。回过头来看,全国除了武汉和其他一些爆发点,可能并没有那么危险,但是当时的那些紧张确实都是很真实的啊。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着强迫症状的人,他们或是疑病或是害怕别的什么东西,虽然在一般人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但是他们的担心确实是非常真实的,就像我们很多人对新冠的担心一样。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家人朋友,想要帮助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理解他们所担心的到底是什么,就像理解我们自己对新冠的担心一样。理解他们可能要稍微经历一些困难,因为他们的恐惧往往已经经过了层层的包裹,但是看似不合理的恐惧背后一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新冠病毒能直接威胁到我的可能性越来越无限接近为零,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应激反应以后,剩下来的问题变成了如何适应新冠所带来的的影响,这也是大部分身处疫情之中的人所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能否应对疫情导致的收入减少?能否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间内并保持淡定?能否和家人和谐相处?我想这取决于我们平时对待生活的态度。如果我们对自己足够负责,我们就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会发展一些兴趣爱好,会和家人真诚相待,以至于很多潜在的问题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如若不然,即便这些问题在平时可能会被很好地掩盖住,但是在疫情中就难免会暴露无疑了。比如一个人的家庭氛围不太融洽,平时TA或许可以通过疯狂地投入工作或者哪怕只是躲在车里抽一支烟来获得一时的安宁,但是在新冠导致的隔离生活期间,TA恐怕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我个人算是比较幸运的,我和媳妇经常开玩笑说我们的生活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型的,所以疫情在经济上对我们的影响不大;我有一些兴趣爱好,其中一些完全是不需要出门的,所以封闭隔离期间也不至于感到无聊;最幸运的是我和媳妇之间早就有了足够坦诚的交流,我们在一起相处几乎总是愉快的,哪怕是被困在家里。

接下来我要把视野转向国际。回想小时候,我对国际国内局势颇感兴趣,我知道各国领导人是谁(甚至连省里市里的领导是谁都知道),发生了哪些大事;后来渐渐就不关心了,开始是没有精力关心,后来是真的没有兴趣了。新冠肺炎让我又一次重拾儿时的兴趣,我在新冠期间所看的国际新闻估计抵得上前面十年的量。我甚至和媳妇一起看了关于懂王的纪录片。

我还翻出了压箱底的收音机,重温儿时收短波的感觉。结果居然还是二十多年前熟悉的味道,实在是令人人叹为观止!

当然听收音机只是怀旧一下,主要的消息渠道自然还是网络。也许我无法避免处在所谓的信息茧房里面,但是无论怎样,我能感受到人类群体和个体之间依然存在深深的敌意或不理解。

疫情期间读了罗洛·梅的《心理学与人类困境》,其中关于越南战争的讨论值得在这里引用一下。

“在这样的时代,对邻居的怀疑与敌意,会以使常规时期的我们感到恐怖的方式,变为可以接受的和‘道德的’……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战争,都陷入了一个巨变的历史情境之中。在这里,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心理混乱也因此而不可避免……我们为什么在越南?我们真正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在那里得权力是什么?我们实际可以期望完成得是什么?……这些问题还是没有答复……他们不能控制长期的计划:中国及其他力量随时都可以改变他们的计划……”

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书,因此说的是越战,不过如果“巨变的历史情境”不是由越战而是由新冠引起的,这段文字好像也不违和。真的是太阳底下无新事啊。

新冠无疑是一场灾难,既然不可避免,那就不妨把它当做一位老师。它让我再次认识人类的渺小;它让我体验了强迫的症状并加深对它的理解;它让我再次确认稳定的自我和和谐的家庭比身外之物更为重要;它让我看到太阳底下无新事,有自信就能更淡定一些,没有就难免更情绪化一些。

新冠还在继续,后面肯定还有一系列的影响将持续发酵,新冠注定会取代非典成为我对于瘟疫的记忆。

Views: 865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我的头脑中记忆了一件不存在的事情

春节前后接连看了《三体》和《狂飙》这样的精彩剧集,完结后想接着追一部却没有合适的选择,这时候想起一部老剧,就是 …

被误解的心理咨询

如今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后都能想到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而若干年前,比如我上中学的时候,是完全不知道有心理咨询 …

新冠三年之个人小结

差不多两年前的时候,我在《新冠元年之个人小结》中记录了个人在新冠中的一些感受。新冠二年无事,转眼新冠三年即将结 …


各种各样的蝉和生命教育

怎样的生命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更加珍爱生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从各种各样的蝉来说起。 …

他为什么打我?

最近读完了伦迪·班克罗夫特的《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阅读的过程非常痛苦。 …

一起摇摆,在成功与失败之外

如果成功是一个挑剔的爸爸那么失败一定是个包容的妈妈每次当我在选择的路口我都只瞟一眼成功就坚定地奔向失败因为我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