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博客

本网站一切内容均为原创,请勿转载

为了避免失败,我情愿不成功

失败不是一种美好的体验,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体验失败的感觉。然而失败却常常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当我们拒绝失败的时候,也将一并避免了成功。

很多人从小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期望不断的鞭策能让自己走向成功。然而这里却有一个陷阱,那就是有些人在高标准、严要求的时候,忽略了自己的真实状态,而且丧失了对自己的信任。而人在不被信任的时候,不管是不被别人信任、还是不被自己信任的时候,都可能会拒绝合作。

还有人习惯于查漏补缺,这里隐含的意思是,如果我把所有的错误都识别出来,而且都避免了,那么我就更容易获得成功。这个思路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它的漏洞在于,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关注不足,那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建设性的事情呢?而如果没有去做任何建设性的事情,又怎么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呢?

以上我说的有些空洞,这里我想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来说明我想表达的意思。

假设一个小朋友在学走路的时候对自己提出要求:“我一定要走路走得又快又稳,最好姿态还能优美,并且避免因为摔跤而磕伤自己。”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首先基于“走路又快又稳”的这个要求,小朋友有可能会在发现自己站都站不稳的时候感到非常自卑,还可能在自己晃晃悠悠开始迈步时打击自己:“啊,不是这样!这样走路可不行!”其次基于“不能摔跤”的要求,小朋友有可能会在每一次举手投足加上一个判断:“这样可以吗?这样会不会增加我摔跤的几率呢?”在这样的假设中,我想这个小朋友可能会很快感到非常挫败而放弃尝试,最后只剩下对自己的失望,对没有掌控自己身体、未能探索世界的遗憾了。

当然以上的假设只是假设,我们小时候走路的时候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思考,家长也都知道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走路即使有摔跤的时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即使没那么稳也不用那么急不可待,毕竟孰能生巧,而且咱们也不是去当模特,即使成年了之后也未必一定要达到走路姿态多么优美,不是吗?

比对以上的例子,我想接受自然规律,逐渐积累,甚至有时候经历很多的失败,这才会让我们有机会接近成功。

然而事情真有如此简单吗?如果干了这碗鸡汤就能上路,那也太容易了,然而真实的世界往往比这个要复杂许多。比如说,不少人会认为接受自然规律就等于认怂,可是怎么能轻易就认怂呢?我得不停地尝试,比如更高标准地要求自己,比如更小心翼翼地避免失败,而且我会想如果我都那么努力了,我可能真的会成功;如果我还是没有成功,那或许是我还不够努力,我就再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我再对可能的失误警醒一点,然后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把自己一直困在这个自我纠结的循环里了。

或许有人会说,我就是这样啊,我就是你说的“为了避免失败,我情愿不成功”,我就是“无法努力”,可是如果鸡汤无用,那到底该怎么办呢?我有时候也想要一个确定的答案,不过生活就是包含了很多的未知。然而从我们的感受出发,从对待我们的方式出发,常常可以了解到背后有很多的期待、失望、愤怒、委屈等等有待处理。在处理这些创伤的同时,在一起探寻成功的方式的过程里,有一些技能会需要学习,有一些态度会需要培养,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而唯一确定的,可能是我们需要一颗真心,抛去所有过往的成见,去重新发现自己,重新定义自己。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可以勇敢地成为真实的自己,这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呢?这个时候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还会有那么重要吗?

延伸阅读:《你的计划完成了吗?》

Views: 251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我的头脑中记忆了一件不存在的事情

春节前后接连看了《三体》和《狂飙》这样的精彩剧集,完结后想接着追一部却没有合适的选择,这时候想起一部老剧,就是 …

被误解的心理咨询

如今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后都能想到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而若干年前,比如我上中学的时候,是完全不知道有心理咨询 …

新冠三年之个人小结

差不多两年前的时候,我在《新冠元年之个人小结》中记录了个人在新冠中的一些感受。新冠二年无事,转眼新冠三年即将结 …


各种各样的蝉和生命教育

怎样的生命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更加珍爱生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从各种各样的蝉来说起。 …

他为什么打我?

最近读完了伦迪·班克罗夫特的《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阅读的过程非常痛苦。 …

一起摇摆,在成功与失败之外

如果成功是一个挑剔的爸爸那么失败一定是个包容的妈妈每次当我在选择的路口我都只瞟一眼成功就坚定地奔向失败因为我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