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代价
熟悉鱼树心理的朋友都知道,出于对来访者隐私的保护,我们从不分享任何临床案例,所以我还是按照惯例,来说说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吧。
或许是因为小时候被夸赞“聪明”太多,也或许是只有表现“聪明”才会获得关注,不知道什么时候,“保持聪明”开始成为我的一种压力,它变为一种不合理的要求,需要自己随时随地保持聪明,否则便会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比如在我小学阶段第一次缝被子没有缝成直线的时候,按说没有把线缝直这是多么司空见惯的事情,第一次做怎么可能就那么快地适应呢?但是我还记得我甚至一度认同了这样的想法:“我真的很笨,你看我连个被子都缝不好!幸亏我学习还不错,要不然我这么笨,肯定无法生存的!”这样的想法不会被说出来,但是这种自我怀疑自我攻击带来的坏处却是实实在在的。
例如它容易让我轻易放弃尝试,就比如在培养兴趣爱好的时候,有很多时候我只是稍微尝试一下就没法继续下去了。我想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除非在尝试一个东西的时候展现出不错的潜力,否则很快就放弃。
例如在需要坚持才能见到成果的领域,也容易逃离,因此有时候会出现不断地尝试不同的领域,却总是浅尝辄止。旁人或许会觉得,这个人就是三分钟热度,好可惜!然而实际上只有短暂的尝试中才能获取这种“聪明”的感觉,而每一个领域深入进去的时候总是会遇到成长不显著的那种时候,那时候如果还需要不断地感受到“我很聪明”的话,那种挫败的感觉才是最可怕的。
例如难以保持一段长久和谐的亲密关系。尤其是在恋爱中,开始总是容易甜蜜,甚至可能会觉得各种心有灵犀。但是持续稳定的亲密关系却需要不断地维系,每一次需要努力的时候,如果不能耐下心来交流,就容易从一段关系跳到另一段关系,却始终很难深入下去。
说到这里似乎已经和聪明没有了什么关系,其实聪明的需要只是一个例子。有些人是需要感到勇敢,有些人是需要保持可爱,这些需要说起来都没有太大不同。总之,一旦某种需要变成一种桎梏,我们便失去了自由。
由此说来,我觉得自我接纳真是最棒的一种东西,不管我是什么样的,我都尊重自己本来的样子,并且爱自己,想想看就知道这有多难。所以我们常常会希望从别处获得这种接纳,从父母那里,从朋友那里,从恋人那里,然而这样的希望常常落空,因为这样的接纳它真的不仅仅是一种意愿,还需要一种爱的能力。
我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没有完美的童年,我的幸运在于我误打误撞地开启了心理咨询中的心灵之旅,在那里我曾经感觉到被包容被爱护,那种感觉时常给我带来感动。我的更大的幸运在于我在生活中创建了这样的关系,它使我感到我不需要完美,也会被看到被珍视。我感恩有这样的温暖的关系,并且希望借着一段段咨询关系,把这样的幸福传播出去。
Views: 82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