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别人不公正的评价?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别人的评价。有些评价中肯、友好,有些评价则不仅有失偏颇,还缺乏善意。我今天想讨论的是后者。
比如,如果一个人对你知之甚少,却说你是一个looser,那该怎么办?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听到这种评论的时候,有几个很经典的反应:认同、反思、后悔、委屈。
如果要稍微展开说一下这个反应,大概会是这样的。首先是认同:啊,他说我是一个looser,也许我真的是一个looser!然后是反思:那我是哪里做得不好,让他觉得我是一个looser了呢?接下来是后悔:(经过思考,确实想到了某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可能就是因为……所以他才觉得我是个looser吧,要是当时我没有这么做该多好,也许那样他就不会觉得我是一个looser,反而会喜欢我了;最后是委屈:可是我已经很努力了,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说我?或许我就是不讨人喜欢吧。
说到这里,我想插入一个段子:郭德纲说,内行要是与外行去辩论那是外行。比如我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最好选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个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实际上,简单粗暴地去评价一个人,谁又有这种资格呢?所以当我们第一时间去认同别人不公正的评价的时候,就有点相当于一个内行去听别人关于水洗煤不好的论断了。这里其实对我们提出一个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内行。或者说,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客观的、稳定的认识。当年我还在思科工作的时候,听到上海一位曹博士的观点,当时他就大谈self awareness的重要性,我深以为然。假如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加强自我认识,如果这种认识足够稳定,那么就不会轻易受到别人的评价的扰动。
那么在我们形成稳定的自我批评之前怎么办呢?难道我们只能在“认同、反思、后悔、委屈”中痛苦吗?我想也不是的。如果别人可以简单粗暴地评价我们,我们也可以这样回击他们,哪怕只是想一想不付诸行动都可以。比如,如果有人不公正地评价我们,我们至少可以想:“这个人随随便便就给别人一些负面评价,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至少就不是全然无助地面对别人的评论了,至少我们会是跟他人基本平等的,你可以对我有负面评价,那我也可以对你有负面看法。
我有以上想法,也源自我的切身体会。当年我还是一个准心理咨询师,甚至新手咨询师的时候,我就特别害怕某些评价。有一天我忽然想到,我确实做了许多靠谱的咨询,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有某些人认为我是个不靠谱的咨询师,那么我会觉得能下出这个论断的人本身就是不靠谱的。既然他已经不靠谱了,他的言论我也无需太过在意了。当然,我知道我们都有做得不足的地方,然而这种动不动就“以小见大”否定别人整体的做法,显然不是一种建设性的沟通方式。
我还想说一个陷阱:有些人会觉得如果我努力迎合,尽力做到完美,那么别人也许就不会说我不好了。这是一个美好却未必现实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人各色各样,有的人无论如何都喜欢你,有的人无论如何都不喜欢你,还有一些人压根就不在意你。如果你把目光聚集在那些不喜欢你的人的身上,那是一件挺让人郁闷的事情。比如,有些人是对自己不满意,于是转而对整个世界不满意,如果你加倍努力做得很好,他还是要拿个放大镜,或者拿个显微镜来找瑕疵,那时候再来委屈,不是更难受么?
其实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们是否喜爱自己。请注意,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喜爱,是建立在别人都喜欢自己的基础上的,那还不是真的喜爱。当然我也不是鼓励我们标新立异,与全世界的人的看法为敌。我只是想说,如果但凡有一两个人不喜欢我们,或者有一两个负面评论就让我们不敢喜欢自己了,这可能是有问题的。
自我认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说,苏格拉底以德尔菲神庙的铭言为自己的座右铭,“认识你自己”。我想自我认识会是值得努力的方向,如果有一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就像“1+1=2”那样坚定,这时候再有人来跟你说,不对不对,你就是不好,1+1不是等于2而是等于3,你可能会直接忽略之。这时候外界的环境不需要有任何变化,有些人依然可能在不公正地评价你,而你却早已可以泰然处之了。在那样的时候,或许我们心里会获得某种自由吧。
最后总结一下,如何面对别人不公正的评价呢?根本的解决方案是形成清晰的自我认识,在此之前的过渡方案是认识到人与人本质上是平等的,随意地给出不公正的负面评价是非常不妥当的做法。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于某些人可以有一些参考价值。
Views: 34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