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博客

本网站一切内容均为原创,请勿转载

不否认,积极改变的开始

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经过心理学家们的持续工作,至少已经总结出了几十种常见的防御机制,人们通过这些防御机制将可怕的东西控制在意识之外,从而避免焦虑并保持内心的平衡。“升华”这样的高级防御机制或许可以带来伟大的成就,但是对于追求幸福的生活却未必有帮助。 低级的防御机制则只是回避问题的手段,其代价是让我们远离自我成长的可能性。我今天想讨论的内容涉及一种使用率颇高的低级防御机制——否认。

每个人从小到大或多或少都使用过否认这一招,比如我小的时候就觉得死亡是与我没有关系的,直到十来岁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念头在我头脑里闪现——“我也是会死的”,这下可跑不掉了,我着实花了点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一个孩子如何能理解生死之事呢,其实我现在也还是所知甚少,这一点也不丢人,或许很少有人整明白过吧。在古代,人们对死亡的否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结果就是一方面追求今生的长生不老,另一方面还要追求来世的生活。其中,对死后生活的信念直接导致了骇人听闻的杀戮——人殉。即便是现代,人们对于死亡仍然是否认的,这可以部分地解释过度医疗和保健品的泛滥。我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探讨生死的问题,我选择先简单地认为不否认死亡会有助于更好地活着,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再去做更多的思考。

接下来再举一个我自己的关于否认的例子。我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并且不需要多努力就可以达到,于是我就认为自己很聪明。上了中学后,我依然是自我感觉良好,再加上第一次期末考试数学又拿了满分,我完全有理由认为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聪明。但是这个势头没能持续下去,我的成绩开始下降,如果能改进一下学习方法,也许会有改观,但是我却没有,因为我没能认清自己并没那么聪明的现实,依然按照以前的方式来,比如一边写作业一边听广播等等。拒绝承认自己没有那么聪明只是初级阶段,再后来我就变得更消极同时也更有敌对情绪,比如会对整个教育制度加以否认等等,这让我的整个中学阶段都很艰难。直到很久以后,我都没能很好地接受自己不那么聪明的现实,因此当别人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的时候我的内心往往就会有所波动,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悲剧的是比我聪明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我的解决方法是努力让自己更加聪明的话实在是无解的。好在我已经找到了解决之道,那就是坦然接受自己平庸的智商,这当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达成这一点之后就真的是一身轻松了,而且会更能看到自身真正的优点,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能见到的否认实在是太多了,有的来访者会说“我只是遇到了一个小问题”,然而稍微一了解情况就不难发现情况实在是相当复杂;有的来访者说“我的父母对我很好”,然而稍微多谈一点就不难发现TA从小到大是多么地被忽视;有的来访者说“我的男(女)朋友很爱我”,然而TA所列举出的一件件事情却与爱相去甚远……

否认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它是如此简单,只要闭上眼睛,我们就不用看见真相了。很少存在单纯的否认 ,当我们否认了真相以后,往往会寻找一个替代物,然后把这个替代物当成问题所在。比如,一个人恋爱总是失败,他就认为是因为自己的经济实力不够强,如果能赚更多的钱就能成功了。实际上他已经远比一般人富有了,但是他完全不愿意看到真实的情况,因此他付出的努力只能是白费功夫。

再举个例子,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来访者,整个咨询期间只关心一件事情:让我证明他是完全正常的。实际上他已经去过很多家医院了,我告诉他医院的诊断是最专业的,咨询师并没有诊断权,但是他完全不在意。我一般在咨询中较少使用量表,不过这位来访者对量表很有兴趣,于是我们当场做了一份SCL-90,他的测试结果分数居然在100分以下,我看了结果后告诉他:“按照这个结果,你的心理比我健康许多,你很可能是我见过的心理最健康的人!” 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意外,这位来访者只是在做他一直在做的事情——证明自己心理没有问题,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他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人际交往中积累了很多的焦虑和恐惧,他无法接受这些情绪,也不愿意花时间去理解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他的解决方案就是不停地找人证明他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不管别人怎么证明,他也还是不会相信,最终所有的人都会烦他,而他也会更讨厌他自己。所以在咨询过程中我并不去证明他心理是否有问题,我只是引导他看到他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了多少烦恼,而他也表示确实如此,认为这是他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仅此而已,总的说来这个咨询还是失败了,这位来访者坚持认为自己只是遇到了很小的问题,只需要一次咨询就可以了。严格说来,他虽然找了我这个咨询师,却不是来咨询的,他只是想再找一个人证明他没有问题,就像他去各种各样的医院检查一样。

通过否认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们至多只能找到一个暂时的替代物,然后在错误的方向上做一些徒劳的努力,这一切都会让我们离真相原来越远,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更严重的是由于真正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其替代物也会逐步升级,直到无法承受的程度,有些惊恐发作、精神分裂等严重症状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出来的。我这么说一方面是基于我在心理咨询中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曾经对地震有强烈的恐惧,晚上不敢睡床,要趴到地上,耳朵紧紧贴着地板听是不是要地震了。在这里,地震就是替代物,而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无非是工作、人际关系、情感、自我价值感等等,至于地震只是一个巧合,一开始是我碰巧得知附近有个地方发生了一次很小的地震,后来是汶川地震,如果没有这两次地震我很可能会选择别的东西作为替代物。正是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来访者在谈论他们某些在常人看来完全是不合理的恐惧的时候我是能感同身受的,我会倾听来访者诉说他的恐惧。类似的案例实际上挺多的,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的案例一般在开始阶段都会比较艰难,但是如果能够度过这个阶段,最终回到他真正所面临的问题上,往往就会柳暗花明了。

心理咨询正是要让来访者重新睁开双眼来看清真相,以上倒数第二段虽然举了一个失败案例,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通过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共同努力,都能不同程度地达到接近真相的效果,这会带来暂时的痛苦(真相总是痛苦的,否则我们就无需回避),但是同时也会是积极改变的开始,因为从此我们的精力终于可以被用来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了。

Views: 464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我的头脑中记忆了一件不存在的事情

春节前后接连看了《三体》和《狂飙》这样的精彩剧集,完结后想接着追一部却没有合适的选择,这时候想起一部老剧,就是 …

被误解的心理咨询

如今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后都能想到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而若干年前,比如我上中学的时候,是完全不知道有心理咨询 …

新冠三年之个人小结

差不多两年前的时候,我在《新冠元年之个人小结》中记录了个人在新冠中的一些感受。新冠二年无事,转眼新冠三年即将结 …


各种各样的蝉和生命教育

怎样的生命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更加珍爱生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从各种各样的蝉来说起。 …

他为什么打我?

最近读完了伦迪·班克罗夫特的《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阅读的过程非常痛苦。 …

一起摇摆,在成功与失败之外

如果成功是一个挑剔的爸爸那么失败一定是个包容的妈妈每次当我在选择的路口我都只瞟一眼成功就坚定地奔向失败因为我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