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耐心克服啃指甲
啃指甲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有的小朋友会啃手指甲,还有些会连脚趾甲一起啃,有的成年人也啃指甲。这些啃指甲的人,有的反复各种尝试戒除这个习惯,又反复失败,为此非常烦恼。所以今天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当年我女儿克服啃指甲的经验。
她好像是在小学二年级开始啃指甲的,据说是因为指甲长了,没有人给她剪,于是这家伙就开始自力更生——自己啃随时随地多么方便。在那之前我因为离婚后在探视孩子上遇到一些挫折,所以有段时间看孩子非常少。我当时的理念是既然我去看孩子难以给孩子带来良好的体验,那么我不如稍微减少下看孩子的次数。于是很遗憾我没能及时发现这件事情,在我注意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估计孩子已经啃了两三个月的指甲了。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当然知道啃指甲常常是焦虑的一种表现,但是当我最先想要干预我女儿啃指甲的时候,还是上来就简单地跟她说能不能不要啃指甲了,然后很快就遭遇了失败。经过提醒,有时候她能忍住一两天不啃指甲,但是不要多久就再次复啃了。我时而督促一下,时而又想放弃,好像觉得很难,也懒得管了,或者不知道怎么管了。有一次我有点生气地跟娃说,那你为啥不啃脚趾甲,然后这娃还真的试了试啃脚趾甲,说起来也是极其好笑。
终于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开始把啃指甲当成一件严肃的事情去对待。我跟娃说,我们不要一次性地戒除啃指甲,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它——我们先来看看我们都是什么时候啃指甲的,获得这个信息很重要。于是我女儿用估计有一个月的时间观察和总结了她啃指甲的主要时段:课间休息时,在家无聊时。于是我们接下来又开始讨论,在这个时间除了啃指甲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玩的事情呢?然后没多久我们就发现了可以替代的一些事情,比如嚼口香糖,甜甜的,比起啃指甲的体验要好一点,而且对于清洁牙齿也有好处。之后我们又发现许多可能更好玩的事情,比如折纸、演戏等。然后我们开始尝试慢慢用这些活动来替代啃指甲,这一度也丰富了我女儿的社交。她在折纸和演戏上面展露了很大的兴趣和天赋,我们甚至在放学的路上都经常在编讲“小傻子和小聪明”等故事,和讨论一点关于折纸和演戏的内容。
然而成功并不会轻易到来。还是有好几次,她又开始啃指甲。期间我常常带着指甲剪来接她放学,一旦发现她需要剪指甲,就会征求她的意见,是不是可以剪指甲了。我尽量使这件事不那么像一个任务,而娃也非常迅速地适应着。她自己也学会了剪指甲,不再需要别人的协助,而且逐渐指甲长得越来越漂亮,她啃指甲的次数变得极少,我们就渐渐不去关注这件事情了。
转眼都过去两三年了,回想起陪娃克服啃指甲习惯的经历,我感觉这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耐心。我们要将啃指甲这件事情当成一个很重要、很严肃的事情来分步骤找策略逐渐应对,并且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同时也允许失败和挫折,但始终充满鼓励。我想这样的态度应该会给到孩子一些好的引导,也希望这对同样受此困扰的家长有一点帮助。不过我好像并不是做了一个多好的示范,因为今天我来采访我女儿的时候,她似乎对于二三年级我老是跟她讨论啃指甲的事情,感到有点烦。不过烦归烦,我们对于这个成果还是相当满意的。我想可能是我开始的时候急于求成,比较缺乏耐心导致的。不过这也情有可原,毕竟生活又不是像是在做心理咨询的工作,谁还没点儿情绪呢,而且万事开头难,最初经历一点挫折也是在所难免的。
当然我们能这么快克服啃指甲的习惯,可能是因为我女儿的适应能力还是不错的,而且她啃指甲的时间不长,习惯还没有特别顽固。对于有很久啃指甲历史、以及经历过很多啃指甲挫折的人来说,可能会需要付出更大的耐心和努力,但是我想这个过程依然是十分有价值的。愿想要克服啃指甲的人,都能够获得成功。
Views: 20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