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pan>生活中的心理学</span>

生活中的心理学:耐心克服啃指甲

​啃指甲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有的小朋友会啃手指甲,还有些会连脚趾甲一起啃,有的成年人也啃指甲。这些啃指甲的人,有的反复各种尝试戒除这个习惯,又反复失败,为此非常烦恼。所以今天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当年我女儿克服啃指甲的经验。 她好像是在小学二年级开始啃指甲的,据说是因为指甲长了,没有人给她剪,于是这家伙就开始自力更生——自己啃随时随地多么方便。在那之前我因为离婚后在探视孩子上遇到一些挫折,所以有段时间看孩子非常少。我当时的理念是既然我去看孩子难以给孩子带来良好的体验,那么我不如稍微减少下看孩子...... 阅读全文>

生活中的心理学:我40岁所取得的成就

以前做IT的时候,我的成就在于我不断成长的感觉,那是在职场中的感受,各个不同领域知识的学习,与人的合作,对事物的看待方式等等。刚开始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我的成就在于我不断积累的感觉,那是对不同种类来访者的感觉,对各个不同流派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对人的理解,对痛苦的应对策略等等。 现在我所要说的成就,是生活中的成就,那些真的对我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的事情。 比如,我学习了做饭。我和老公一起学习了做面点,做豆腐,我们开发了各种我们喜爱的美食,比如最初的董氏露馅包,各种面包,到后来的红烧鳊鱼,我女儿一度...... 阅读全文>

生活中的心理学:打扫卫生的幸福体验

我近来发展了一项新技能:打扫卫生。当然不是我现在才刚学会了打扫卫生,而是我学会了用不一样的心态,自由而享受地打扫卫生。 要说我的“打扫卫生”之间的关系,得从我小学时期说起。某次去亲戚家,我看到他们家如此干净整洁,让我有一丝触动,于是在回家后,我对家里也进行了一次打扫和整理。这个体验还是很美好的,完全是我和“打扫卫生”之间的事情,不涉及任何其他人。然后我妈妈就出现了,她似乎对我打扫卫生的事情表喜欢,并且指出我未来可以继续像这样打扫。于是我妈就这样成为了我和“打扫卫生”之间的第三者,我敏锐地感觉到她...... 阅读全文>

如何面对别人不公正的评价?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别人的评价。有些评价中肯、友好,有些评价则不仅有失偏颇,还缺乏善意。我今天想讨论的是后者。 比如,如果一个人对你知之甚少,却说你是一个looser,那该怎么办?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听到这种评论的时候,有几个很经典的反应:认同、反思、后悔、委屈。 如果要稍微展开说一下这个反应,大概会是这样的。首先是认同:啊,他说我是一个looser,也许我真的是一个looser!然后是反思:那我是哪里做得不好,让他觉得我是一个looser了呢?接下来是后悔:(经过思考,确实想到了...... 阅读全文>

放下功利,收获喜悦——我拍鸟的体验(之二)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我不少时候会做事情一不小心就变得功利起来。就拿拍鸟来说吧,在最初的新鲜的刺激过后,我就开始有点厌倦了拍普通的鸟。换句话说只有新鸟才会让我兴奋,或者只有可能拍出好照片的鸟才会让我心动。 其实功利的体验并不是很好。我记得有时候我和老公一起去拍鸟,我看他蹑手蹑脚地弯着腰、踮着脚尖去逐渐靠近白鹭这种我们已经拍出很多好图的鸟儿的时候,我非常羡慕——我羡慕他还能够这样地投入其中,即使面对这样平平无奇的鸟儿,还能够如此享受。但与此同时,我自己却难以有这样的心情,我时常落寞地走在他...... 阅读全文>

关于溺爱的一点思考

2012年,可能是我最溺爱孩子的时候,那一年我的孩子两岁。如今十岁的她还有若干颗乳牙龋齿,可能是那个时候我给她买零食太多导致的。 那时候我常常推着购物车,给她选一堆的零食:山楂片、棉花糖、奶片,等等等等。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我几乎都不拒绝。我还记得有一次她喜欢敲鼓,然后我们买了一只好大的鼓,她敲得特别开心。 那时候有些人夸我对孩子有耐心,我的自我感觉也不错。从那开始,我读了很多书:《爱和自由》、《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完整的成长》、《单亲家庭教育指南》、《父母离婚后孩子走过的内心路》、《给我的...... 阅读全文>

晾内裤这件大事

大约七年前,我和我老公刚在一起不久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件大事,就是怎样晾内裤这件事。我感觉这件事情很有代表性,所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事情是这样的,在我和我老公在一起之前,我个人晾内裤的步骤是这样的: 把内裤拿起来抖一抖,这样它会更平整一些 用带有两个夹子的晾衣架,把内裤腰部的两端用夹子夹住 将夹好内裤的晾衣架挂起来,并整理一下不平整的地方 不过,我老公晾内裤的方式则比较简单粗暴,只有一步 将内裤任意一个部位夹在晾衣架上挂起来 如《我为所有女性同胞所做的那些事》一文中所说,为了给咱们女人报...... 阅读全文>

关于拒绝的两个实例

拒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不懂拒绝的人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不会拒绝的人也许会认为这是因为自己心软、善良、为别人着想等等,但是这一现象的背后往往却是自我的不稳定以及自我和他人之间界限的模糊。如果我们勉强自己来应许别人,最理想的情况下,我们会帮助到别人,但是却委屈了自己,长此以往我们对别人的帮助将是不可持续的。这还是最好的情况,更多的时候可能是既委屈了自己又帮不到别人,因为既然我们感到勉强了,那一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能力不够,要么是意愿不足,这种情况下未能办成应许之事也并不奇怪。 今天...... 阅读全文>

如果勤奋等于没有天赋,那你还敢不敢大大方地努力?

这个世界好像是很不公平的,即使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如此。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印象,上学的时候常见人们提起两类学生:一类学生聪明,但是却非常贪玩,他们不花费多少时间来学习,但是他们有巨大的潜力,只要稍微努力就可以学得很好;还有一类学生则相反,他们资质平平,尽管努力,可能能够有一个中等偏上的成绩,却很难拔尖,相比之下他们是没有潜力的,他们的成绩全靠努力得来,而随着学业难度的升高,这种仅靠努力才有的一点成绩也可能会逐渐下降,最终很难考得上好学校。 以上的说法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分类...... 阅读全文>

治好了我二十年的拖延症——我弹琴的体验

绿翅鸭(2019年摄影目标是至少拍到一种个人新鸟种,实际拍到十一种) 有些东西你选择去无视它,然而它却一直在那里存在着,就好像在提醒着你什么。对于我来说,就有一件这样的东西——一把吉他。这把吉他距今有二十年了,是我在大学一年级的寒假(或者暑假)买的。到手后拨弄了几天,还买了一本吉他书,但是除了能把音阶弹出来之外,怎么也弄不明白怎样扫弦,渐渐就放弃了,一放就是将近二十年。 开始的时候,这把吉他放在老家,吉他其实还是很占地方的,记得爸爸多次问我还弹不弹了,甚至建议我把它卖了。后来我就把它带到了合肥,...... 阅读全文>

我的头脑中记忆了一件不存在的事情

春节前后接连看了《三体》和《狂飙》这样的精彩剧集,完结后想接着追一部却没有合适的选择,这时候想起一部老剧,就是 …

被误解的心理咨询

如今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后都能想到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而若干年前,比如我上中学的时候,是完全不知道有心理咨询 …

新冠三年之个人小结

差不多两年前的时候,我在《新冠元年之个人小结》中记录了个人在新冠中的一些感受。新冠二年无事,转眼新冠三年即将结 …


各种各样的蝉和生命教育

怎样的生命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更加珍爱生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从各种各样的蝉来说起。 …

他为什么打我?

最近读完了伦迪·班克罗夫特的《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阅读的过程非常痛苦。 …

一起摇摆,在成功与失败之外

如果成功是一个挑剔的爸爸那么失败一定是个包容的妈妈每次当我在选择的路口我都只瞟一眼成功就坚定地奔向失败因为我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