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个人成长</span>

治好了我二十年的拖延症——我弹琴的体验

绿翅鸭(2019年摄影目标是至少拍到一种个人新鸟种,实际拍到十一种) 有些东西你选择去无视它,然而它却一直在那里存在着,就好像在提醒着你什么。对于我来说,就有一件这样的东西——一把吉他。这把吉他距今有二十年了,是我在大学一年级的寒假(或者暑假)买的。到手后拨弄了几天,还买了一本吉他书,但是除了能把音阶弹出来之外,怎么也弄不明白怎样扫弦,渐渐就放弃了,一放就是将近二十年。 开始的时候,这把吉他放在老家,吉他其实还是很占地方的,记得爸爸多次问我还弹不弹了,甚至建议我把它卖了。后来我就把它带到了合肥,...... 阅读全文>

我不愿当一个受害者

假如我选择当一个受害者 很多事情便不用我去负责 我会伤心我也必然会失落 然而没有责任我是轻松的 但我会无助 因为我的生活我不能把握 假如我选择不再当受害者 某些时候我想要重塑自我 我会无力也会为过往自责 然而拥有希望我是主动的 但我会负重 因为每一天我都需要选择 如果说受害者是一种软弱 那这软弱的盔甲保护过我 如果说不屈服也是种生活 那这最后的倔强鞭策着我 于是我决定 我不愿选择当一个受害者 很多人会以受害者自居,不管是杀医者孙文斌,还是普通的你和我。想我自己在2011年接受心理咨询之前,我有过我像个受害者的...... 阅读全文>

在尊重自己感觉的基础上认识这个世界,我们将有更多的自由

人们常常固守着某些与事实并不相符的观念却迟迟不愿意做出调整,这里所说的人们可能包括我们每一个人。 简单举两个例子,比如“安卓机卡”就是很多人坚信不疑的,哪怕他一直是苹果的用户且从来没用过安卓;再比如“国产车小毛病多”也是很多人的观点,至于小毛病具体是什么,好像又无关紧要了。在这两个与手机和汽车相关的问题上我还是有发言权的,从安卓2.2一路用过来,开始确实不好用,不过到了安卓9以后,真的是没有什么问题了。至于汽车,我用的是便宜的国产车,几年下来并没有什么“小毛病多”的情况。 我无意推销安卓手机(我自己十...... 阅读全文>

我为所有女性同胞所做的那些事

说起来真的很好玩,我发现一方面我非常爱我老公,另外一方面我又常常将他当做我们女性的对立面来对待。就仿佛他代表了所有的男性,我需要与之对抗以回应在重男轻女的氛围下所有女性同胞所受的伤害。在后面所说的这种角色之下,我仿佛觉得我像一个战士,甚至一个英雄。 就拿刷碗、扫地这样的事情来说吧,由于从小目睹了妈妈承担大部分的家务,而且听到妈妈对此的抱怨,我一直觉得男性欠我们女性的。而且作为不想妥协的一名女性,我代表我们所有的女性同胞,在家与我的老公开展了长期的斗争。其实这不能称之为斗争,因为这好像是我一...... 阅读全文>

生活中的心理学:花钱和恐惧

我有过一位来访者,她爱读书,但从不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我曾经在听说这个消息时忍不住微笑,后来我发现原来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例如,我花钱,常常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这些举动可能来源于我内心的许多恐惧。 我很难买比较贵的东西,这里面除了经济原因和性价比的考虑之外,主要是对生活的恐惧。比如说我会模糊地觉得未来是不确定的,生活是可能遭遇很多苦难的,因此我最好有一定的积蓄来抵御这些可怕的事情,哪怕它们永远都不会发生。我在一个深夜和我老公讨论了这种恐惧,关于各种生老病死和意外的恐惧,在交谈中我们发现...... 阅读全文>

刚才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水杯,我很高兴

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意外的小事件发生,打碎一个水杯,丢了一个自行车,或者手机掉到了马桶里,这类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我刚才就打碎了一个水杯,读这篇文章的人,如果你是我的来访者,这个水杯你可能还用过呢。 我发现对待这种小事的态度真的是因人而异。有的人打碎一个水杯,就会开启自责模式。虽然这些人很不喜欢别人不断地提醒他们、督促他们、借题发挥给他们讲大道理,但是神奇的是他们却总是这样对待自己。还有的人则会非常淡定,这类小事对他们来说都只是合理的意外而已,不会对他们有任何影响,至于责备自己,那更是不可...... 阅读全文>

浅谈舒适区

不知从何时开始,舒适区这个概念频频被提及,但是舒适区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大家似乎又并没有搞得很清楚。其实我也搞不太清楚,应当说舒适区确实是心理学里面的一个概念,但是并没有严格的定义。由于“跳出舒适区”看上去是如此地积极向上,因而特别适合运用于鸡汤文和成功学,诸如“你的舒适区,正在慢慢毁掉你“、“沉迷舒适区的你,会一步步毁掉你的人生”、“跳不出舒适区,你永远都是普通人”、“沉浸在舒适区,就是与这个世界背道而驰”等等说法比比皆是,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讨论舒适区的文章很多都有类似的特点,就是一眼看上去...... 阅读全文>

或许是因为我们没有接受孤独才会如此孤独

我曾经误以为我很有资格谈论孤独,然而孤独的人各有各的孤独,所以我最多只能谈谈我自己对孤独的体验以及当下对于孤独的思考。 从小我就是个很不合群的孩子,当然是有一些小伙伴的,在后来的人生阶段也总是有少量朋友,但总的说来我熟悉孤独的感觉。我喜欢独处,事实上我以前确实害怕人多的场合。好在总是会有小伙伴来找我的,我也乐意和他们一起玩耍,喜欢独处与需要陪伴和交流并不矛盾。作为一个内向的人,独处是容易的,有学业,有工作,有兴趣,很多事可以一个人做。 我发现相对于观察别人,我更喜欢内省自己。如果一个人觉得...... 阅读全文>

或许是因为我们距离自己太远才会如此孤独

我曾经误以为我没有资格谈论孤独,但我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孤独的体验以及当下对于孤独的思考。 从小我就是个很合群的孩子,从开始有一群小伙伴玩耍,到后来总是有闺蜜为伴,到工作后自然而然地结交朋友,我仿佛跟孤独没有什么接触。除非是我独处的时候。事实上以前我确实害怕独处。我曾经因为经常是我主动去找小朋友玩耍而感到不公平,但是为了避免独处,我很乐意这么做。作为一个开朗的人,独处是容易避免的,有学业,有伙伴,工作后有同事一起,有事可干。 我发现我常常躲在事实的后面观察别人。比如如果一个人主动对我微笑,...... 阅读全文>

致女生:让我们学着爱自己,而不是把自己放得很低

我常常觉得诧异,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的女性,把自己看得那么低。就像……就像当年的我自己。 是因为外貌吗?不对呀,这些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中,有不少人长得漂亮、身材也好。那是因为学历吗?不对呀,这些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当中,有不少人是硕士博士呢。那是因为能力吗?不对呀,这些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中,有不少人能力卓越、收入颇丰。 看起来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这些外在表现并无太大关系,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呢?后来我渐渐感觉到,这似乎跟我们早年的关系更加相关。如果你仔细来了解一下,你会发现这些人在童年...... 阅读全文>

我的头脑中记忆了一件不存在的事情

春节前后接连看了《三体》和《狂飙》这样的精彩剧集,完结后想接着追一部却没有合适的选择,这时候想起一部老剧,就是 …

被误解的心理咨询

如今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后都能想到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而若干年前,比如我上中学的时候,是完全不知道有心理咨询 …

新冠三年之个人小结

差不多两年前的时候,我在《新冠元年之个人小结》中记录了个人在新冠中的一些感受。新冠二年无事,转眼新冠三年即将结 …


各种各样的蝉和生命教育

怎样的生命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更加珍爱生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从各种各样的蝉来说起。 …

他为什么打我?

最近读完了伦迪·班克罗夫特的《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阅读的过程非常痛苦。 …

一起摇摆,在成功与失败之外

如果成功是一个挑剔的爸爸那么失败一定是个包容的妈妈每次当我在选择的路口我都只瞟一眼成功就坚定地奔向失败因为我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