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pan>心理咨询</span>

我们的心理咨询是如何定价的(2021年1月)

最新收费标准请参考《我们的心理咨询是如何定价的(2022年6月)》 去年(2020年)十二月我们对咨询价格做出了鱼树心理成立四年以来的第一次调整,这里做一些说明兼谈相关感受。 此次调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字上的调整,二是取消了学生价。 以前的收费标准(2017年1月-2020年11月) 现在的收费标准(2020年12月开始) 先说文字上的调整(见上图),相对于以前的收费标准,现在的版本更加简单,对于收费标准的说明也做了精简(由十条缩减到六条,详见“收费标准”页面)。 现在的收费标准就是“咨询费300元每人每小时,超时收费50元...... 阅读全文>

前来访者谈心理咨询(三):咨询效果

接前文《前来访者谈心理咨询(一):选择合适的心理咨询师》和《前来访者谈心理咨询(二):心理咨询的设置》,今天继续以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双重身份来谈心理咨询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咨询效果。 鱼树心理成立四年以来,我们作为咨询师始终对咨询效果进行着观察和思考,此前的博文《谈谈心理咨询的咨询效果》和《十条建议帮助来访者促进咨询效果》就是一点点总结,希望对来访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篇将从不同的角度继续探讨这个话题,首先我会从咨询师的角度说说我所看到的来访者对咨询效果的关注情况,然后我会回顾我在作为来...... 阅读全文>

心理咨询中的真诚Ⅱ——真名实姓

前不久,一位一年前在我这边做过几次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又一次约了咨询。在这次咨询刚开始的时候,TA有些焦躁不安,想告诉我什么但又犹豫不决。当然最终还是说了出来,原来TA以前在咨询协议上签的并不是真名。进一步讨论后发现,不止是在咨询中,在生活中其他一些需要使用姓名的地方TA也经常用化名代替。与此同时,TA自己对于这样的做法又是非常批判的。于是我们针对TA为什么不得不用化名,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感觉展开了讨论。 在早先的一篇博文《心理咨询中的真诚》中,我提到过真诚对于一个成功的心理咨询的重要性,使用真名实姓显...... 阅读全文>

“我是谁”与心理健康

看门大爷之灵魂拷问的段子广为流传。没错,就是那经典的三连——“你是谁? 你从哪来? 你到哪去(或你要干什么)?”虽然只是个段子,但是这三个问题真的是很重要啊。其实主要的问题就是“你是谁”,后面的“你从哪来, 你到哪去(或你要干什么)”只不过是对你这个人的过去和未来所进行的追问。当然“从哪来”和“到哪去(或将要干什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你是谁”。 我是谁?任何一个人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并且需要用一生来给出答案。一棵树终其一生都是一棵树,一只鸟终其一生都是一只鸟,它们不会变成别的什么;人则复杂许多,我们可...... 阅读全文>

十条建议帮助来访者促进咨询效果

作为来访者,怎样做可以促进咨询效果呢?我总结了十条建议,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一:合理期待 心理咨询一般会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如我们的咨询协议中所说,按照我们的经验只有部分轻微的心理困扰可以通过五次以内的咨询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严重的心理问题一般需要十次或以上的咨询。那么如果你期待剧烈的心理冲突通过一两次咨询就得以缓解,那么很可能是会失望的。如果你的问题已经积累很久比较严重,但你的想法却是“我先试试看,先咨询一次再说,如果咨询有效果,那我就继续;如果咨询没有效果,我就放弃”,那么大概率你是会白...... 阅读全文>

前来访者谈心理咨询(二):心理咨询的设置

接前文《前来访者谈心理咨询(一):选择合适的心理咨询师》,今天继续来谈谈心理咨询中另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咨询设置。所谓咨询设置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约定好心理咨询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包括咨询的时长、频率和价格等等,二是对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作出一些约定,这一点通常作为咨询伦理来讨论。 与咨询设置相关的话题在以前的多篇博文中都有所涉及,比如《心理咨询是怎样进行的》简单介绍了不同流派的心理咨询是如何进行的;《心理咨询中的设置与控制》和《心理咨询需要做多少次?》表明了我们对心理咨询设...... 阅读全文>

“我也不想打孩子,可是有时候忍不住”

当代的亲子关系,可能是它最难的时候。 做孩子压力很大,从小上学追求成绩,不少人被灌输“要上个好幼儿园,然后才能上个好小学,然后才能上个好中学,然后才能上个好大学,然后才能找个好工作,然后才能顺利地结婚生子……”感觉这就像是一条独木桥,不允许有任何的差错。原本就竞争激烈,很多孩子除了学校要求的学习之外,还会上辅导班、学各种才艺。从一方面来说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了,使得孩子们有机会从小就接触和学习很多东西,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是竞争压力大大增加了,使得孩子们必须从小就面对更多的竞争。 有时候我想,幸亏我出...... 阅读全文>

“Hello World!”——一个简单而又困难的目标

《我想写出这个世界上最棒的代码》戏剧化地呈现了一位迟迟不愿行动,最终也才写了个“Hello World!”的码农的心态。这看上去看很夸张的描写完全是来源于生活,如果把“我想写出这个世界上最棒的代码”替换成别的目标,很多人可能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其实这一点也不丢人,除非你是那种一上来就有合理而又明确的目标,并且还能顺利实现的人;我想了又想,好像只有设计良好的机器人才能符合这样的预期。 呈现这样一位虚拟的码农的内心世界,目的不是要否定他,更不是要嘲笑他,正如文章开头的注释所说“我们不能否认‘我’的努力,也不能忽视...... 阅读全文>

前来访者谈心理咨询(一):选择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作为一个咨询师,我一直觉得曾经作为一个来访者的经历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前文《我的心理咨询史:医院篇》中已经回顾了我作为一个来访者的一部分经历,本文我将做进一步的补充和思考。 十几年前我曾经作为一个来访者接受心理咨询,这改变了我的生活;后来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这改变了我的职业发展轨迹,当然也同样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想我值得去写两篇博客,既从来访者也从咨询师的视角来谈谈与心理咨询相关的话题,本篇就来说一说怎样才能促成来访者和咨询师的匹配。 首先还是来说说作为一个来访者我是怎样选...... 阅读全文>

怎样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靠谱?

多年以前,当别人问我怎么判断一个咨询师是否靠谱的时候,和很多人一样,我会去看一些指标,例如:这个咨询师是什么专业什么学历,TA从事心理咨询有多久,是否全职从业,经历过哪些培训,有多少个人体验,有多少咨询经验,有多少被督导经验,等等等等。我曾经以为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一个人有个大致的判断,后来我发现,好像是我的想法太简单了。 我很难把原因说得很清楚,但其实想想也简单,人毕竟是活的,你真的没法通过一些指标就去判断一个人怎样。实际上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上都没法通过指标去做出判断。就像一个看起来条件特别好...... 阅读全文>

我的头脑中记忆了一件不存在的事情

春节前后接连看了《三体》和《狂飙》这样的精彩剧集,完结后想接着追一部却没有合适的选择,这时候想起一部老剧,就是 …

被误解的心理咨询

如今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后都能想到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而若干年前,比如我上中学的时候,是完全不知道有心理咨询 …

新冠三年之个人小结

差不多两年前的时候,我在《新冠元年之个人小结》中记录了个人在新冠中的一些感受。新冠二年无事,转眼新冠三年即将结 …


各种各样的蝉和生命教育

怎样的生命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更加珍爱生命?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先从各种各样的蝉来说起。 …

他为什么打我?

最近读完了伦迪·班克罗夫特的《他为什么打我:家庭暴力的识别与自救》,阅读的过程非常痛苦。 …

一起摇摆,在成功与失败之外

如果成功是一个挑剔的爸爸那么失败一定是个包容的妈妈每次当我在选择的路口我都只瞟一眼成功就坚定地奔向失败因为我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