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我在心理咨询中所见到的百度和知乎——兼谈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信息似乎变得不值钱了,因为你想了解的信息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搜到;知识似乎也不值钱了,因为你随时可以在网上提问,然后会有一众网友甚至某某大V给出解答。看上去一切都好,但是真相是怎样的呢?我今天就来从百度和知乎说起。
我从2001年开始使用百度,使用过程中一直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最需要的信息总是需要翻一翻才能找到,而且这个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就是竞价排名。百度的广告语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确实会是很好的体验,然而现实却是“百度一下,你就不知道”,因为你比较容易看到的基本都是广告。在从事心理咨询以前,虽然我也讨厌百度的广告,但是最多也就是多翻几页,浪费一些时间。从事心理咨询以后,我才算是真的见识到了广告的危害。举例来说,如果你在百度搜索“合肥心理咨询”的话,想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是要费一番功夫的,因为充斥着大量的广告,其中就有一些不那么正规的医院,我可不是随便一说,因为我们的来访者里面就有中招的。比如有位来访者在来我们这边做心理咨询之前去过某医院(就是百度上打广告打得非常猛的那种),TA是因为人际交往以及情绪方面的问题去这家医院的,结果这家医院上来就让TA去做所谓的“脑神经递质检测”,这位来访者完全还是很懵的状态,几百块钱就已经花出去了。然后当然还会有后续的检查,药物或其它治疗等等,好在这位来访者回过味来了,觉得不靠谱,没有继续在这家医院接受治疗。
上面提到的这位来访者算是及时止损了,下面这位网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这位网友也是去了和上面这位来访者类似的医院,这位网友谈到了TA的经历,请看下图:
实际上类似经历的朋友不在少数,当我们面临巨大困难的时候是很容易病急乱投医的,在我接待过的来访者中,也有些人和上面那位网友类似,在医院已经花费了数十万却没有任何进展。
这里我直接给出建议:
- 心理问题不一定非要去医院,如果没有器质性的原因,做心理咨询是很好的选择;
- 有些朋友只相信医院,那么请千万选择正规的医院,比如在合肥来说就是第四人民医院等,类似某淮和某海那样的医院千万不要碰,它们就是前文提到的来访者和网友去过的医院;
- 对于非常严重的症状,比如有幻觉、妄想、极度的焦虑、抑郁或者强迫症状,以至于无法正常交流的,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还是很必要的,与此同时再根据需要辅以进心理咨询;
- 对于以“分手挽回”为卖点的机构或个人,请保持警惕,这里面坑很多;
接下来我分享一点有助于我们从纷繁的网络世界中获取有用信息的小技巧(都是很基本的东西,老司机们请自行跳过)。
1.如何看百度的搜索结果
以上图为例,请注意红圈中的内容,“V”表示百度加V认证,“广告”则表示此条搜索结果是付费推广的结果。按百度官方的说法,加V认证可确保网站更可信,但是事实胜于雄辩,上图显示的的带V的搜索结果正是前文提到的网友所中招的地方。鱼树心理每个月都会接到十来个甚至更多的推销网络推广的电话(写这篇博客的过程中就连续接到了两个电话),其中就有让我们做百度加V和付费推广的,但是这个东西实在是太没有信誉了,我们是永远也不会考虑的。总之,对于各种认证各种推广我们需要保持警惕,看搜索结果一定要点进去仔细分辨这个网站的内容,只要你看得足够仔细,你能得出的判断基本上应该不会太离谱。
2.如何获得更有用的信息
现在能获得的信息太多,但是有用的太少,我们平常刷手机的时候就不难发现,标题党和广告占据了绝大部分内容。不过办法总是有的,这里我稍微分享一些。
2.1搜索的时候合理运用空格来分割关键字会带来更好的搜索结果。还是以“合肥心理咨询”为例,如果你在360搜索“合肥心理咨询”,第一页显示的结果几乎是毫无价值的,没有一家合肥心理咨询机构的主页被搜索出来(基于2019年5月30日的搜索结果)。如果我们稍加变通,在“合肥”和“心理咨询”之间加上一个空格,改为搜索“合肥 心理咨询”,结果多家合肥心理咨询机构的主页出现在了搜索结果的第一页(鱼树心理在第二页,也还算不错),仅凭这样一个小技巧,搜索结果就变得有用多了,这个小技巧对于各大搜索引擎都是适用的,只是这方面360更为典型,所以才举了它的例子。
2.2某些集成搜索引擎很好用,比如“秘迹搜索”,这个搜索工具会把百度、Bing、搜狗等等的搜索结果聚合起来一并显示,关键是还滤去了广告。
2.3如果是在手机上搜索,可以安装“简单搜索”这个App,这个App的搜索结果里是不包含竞价排名的内容的,这个App是百度官方出品的,不知道在百度花大价钱搞竞价排名的客户们怎么想。
好了,感觉越跑越偏了,下面回归正题。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我们既可以通过搜索获取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某些平台直接提出问题以便获得想要的回答。对于前者,使用最多的就是百度,对于后者,最有影响力的可能就要数知乎了。
我认为知乎是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你既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每个人都贡献一点点自己的智慧,那我们离真理自然就越来越近了。不过这只是理想的情况,现实中我们的来访者在使用知乎的过程中也是遇到一些问题的。
很多来访者都有刷知乎的习惯,对于自己遇到的问题,他们很想知道别人怎么看,也想知道和他们遇到相似问题的人有什么感受。于是知乎成了一个满足他们需要的非常合适的平台,但是渐渐地也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花大量的时间来刷知乎,渐渐地忘记了本来是想要来解决问题的,刷知乎本身变成了一种需要。有些来访者甚至经历了刷知乎->感觉不好->卸载知乎->忍不住再次安装->刷知乎的循环。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会更多地去请他们说出自己感受和想法,当一个人能够自由地感受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后,他仍然会参考别人的观点,但是他就不会把过多的精力花在这上面了。知乎上有着大量的问题是以这样的经典句式提出的——“XXX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们当然可以看看别人的体验,其中有些体验还相当有参考价值,但是于此同时务必也要多关心一下自己的体验。
上面提到的关于知乎的问题只是很小的问题,而且也并不是知乎本身的问题,而下面我要提到的问题就严重许多了,这是一个关于知乎大V的问题。我很少使用知乎,对知乎大V也没有什么了解,但是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却被动地了解到一些知乎大V的事迹。有位来访者告诉我,TA参加了某大V举办的心理学课程,但是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其实截止到这里还不算太严重,就算是交学费了呗,但是接下来的发展就让人大跌眼镜了。某天,该大V对学员们说你们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可以去帮助别人了,于是安排学员们去做一些任务,其实就是去发展新的培训业务去了,该大V无非就是利用心理学为幌子来敛财罢了。这位来访者事后十分懊悔,觉得自己做了错事,我告诉TA这是因为TA和权威的关系是有问题的,而这位大V正是躲在大V的标签后面,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权威的形象,利用学员们心理上的弱点来对他们进行操控,等到学员们反应过来为时已晚,经济上的损失和心理上的伤害已成事实。
实际上出问题的知乎大(中小)V又何止一两个呢,这方面的内容网上有很多,我就不再列举了。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利益相关啊。据称市面上一个万粉大V的点赞,可以卖到高达150元,至于其他的经济利益肯定还有很多。那么必然就有一些人想走捷径成为大V,因而大V里面必然鱼龙混杂,他们借着大V的身份敛财或是做其他不光彩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素质就那样。
所以知乎的V和百度的V一样,不可盲目相信,是否靠谱还是需要我们自己来判断。知乎是个好平台,但是请正确使用,否则万一上了无良大V的车,就成了“有问题,上知乎,带来更多问题”了。
百度和知乎都是很好的工具,我在这里无意花时间去抨击它们,我更想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中,如果我们能做更多的独立思考,我们将会拥有更多选择好的能力。
Views: 57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