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责怪别人的时候
2012年左右,我曾经关注过一段时间的早教。有一次我们去参加一个早教的试听活动,我们刚刚到达早教机构的门口,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一个年轻漂亮的老师过来接待我们,同时跟我女儿打着招呼:“小朋友,你好呀!你手里的气球可以让阿姨玩玩吗?”这样打招呼的方式是如此的司空见惯,但却瞬间引起了我的不满。因为它其中的不真诚引发了我的反感,而这绝不是我心中专业的早教老师应该有的行为。
当时我在我最爱的那位咨询师那里做亲子咨询。我跟我的咨询师说了我的看法:“早教可以对孩子有多么重要的影响呀!这些所谓的老师看来对教育学和心理学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考,否则她们怎么能够做出这样不科学的举动来呢?”我向我的咨询师抱怨道。我的咨询师是做教育出身的,她有很棒的理念,我们有一些共同的感受。不过在探讨完这些感受的时候,我的咨询师跟我说:“当你要求做早教的老师有很好的教育理念的时候,说不定那些早教老师也想着家长是多么重要的角色,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怎么能随便要孩子呢!”我之前好像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哪怕我有些着急地进行了恋爱、结婚、生子的整个流程,但我不愿意意识到其中的不够慎重,而是更多的只是为自己找借口,但是当我可以怨怪别人的时候,我便毫不犹豫地抱怨起来,说起来头头是道。想到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惭愧。
好多年过去了,现在回首这件小事,依然让我感觉如此经典。当然经过了这么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实践之后,我可以看到更多的内容。例如,我对教育的观念的学习使得我取得了进步,因此比一般人更加敏感一些;不断的心理学的学习使得我更关注自己的感觉也可以勇敢的讨论我的感觉;我对被温柔地对待的渴望以及我对孩子的爱;我推己及人的总是严格要求以至于有些完美主义的倾向;等等等等……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还是我这种责任转移的能力,我总是把期望放在所谓的专业人士的身上,而不愿意自己投入其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种情形真的太常见了。比如家长容易怨怪老师,老师又容易怨怪家长;比如员工容易怨怪领导,领导又容易怨怪员工;比如子女容易怨怪父母,而父母又容易怨怪子女。我不禁觉得我们大家真是太聪明了!对结果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去承担压力却把它转移到别处,这是多么容易的做法呀!不过这里的坏处也很显然,抱怨不仅不讨人喜欢,而且也常常没什么用处,真是太遗憾了。
就像现在随着“心理学”的流行,很多人把“原生家庭”挂在嘴边,就好像我过得不好这都怪我父母,如此简单而已,只要这样就不用承担太多责任了,过得不好不仅仅不是什么错,反而可能成为自己受到伤害的证据呢!而且有这个证据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更多的要求别人——我都抑郁了,你怎么能这么对我呢?
有一天在一个咨询结束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来访者对父母的不满,当然,我知道这是他面对自己生活的无力感的一种逃避。我忽然想到一个画面,每个人责怪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父母又可以责怪他们的父母,如此循环,最后发现一大堆人类责怪着一群猴子,而猴子则蹦蹦跳跳地跑走了!这真是个好玩的画面,莫非我们最后还要责怪猴子么?即使责怪它们,那它们也未必在意呢!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我们的主张是,我们的生活真的还得自己负责,尤其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我们就想抱怨,这当然没问题,只是我们最好知道我们在抱怨的时候到底是在做些什么;我们可以怨怪别人,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没法承受自己一个人孤单地面对自己的无力感,只是如果我们真的在意自己的感受,真的想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的话,还得准备好接纳自己、爱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做更好的自己……
Views: 51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