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花钱和恐惧
我有过一位来访者,她爱读书,但从不读自己喜爱的书籍。我曾经在听说这个消息时忍不住微笑,后来我发现原来我们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例如,我花钱,常常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这些举动可能来源于我内心的许多恐惧。
我很难买比较贵的东西,这里面除了经济原因和性价比的考虑之外,主要是对生活的恐惧。比如说我会模糊地觉得未来是不确定的,生活是可能遭遇很多苦难的,因此我最好有一定的积蓄来抵御这些可怕的事情,哪怕它们永远都不会发生。我在一个深夜和我老公讨论了这种恐惧,关于各种生老病死和意外的恐惧,在交谈中我们发现这种隐隐的担忧真的超出了必要的程度。当我老公指出带着这样的担忧活一辈子,还不如痛痛快快地活一天的时候,泪水涌出我的眼眶,我感到确实可以将这种恐惧放一放了。
我的消费观中也包含很多我对于原生家庭的认同,我们的长辈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艰难地走过,他们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很自然地会影响到我。有时候我感觉到就似乎是我家人的思想在通过我得以表达而指导我的生活,就好像这时候我就是一个很小的小朋友,完全没有能力去思考我应该如何安排我的生活。我能感觉到这其中我的恐惧,我不敢独立去思考,我生怕我自己思考的结果是错误的,然后便轻松地借来别人的消费观,就算这样不是最契合我的生活状态的,但是至少如果用的是别人的观点的话,就意味着我自己不用负责了。
除此以外,我对于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存有恐惧的。我有时候会购买不适合我的鞋子、衣服或者护肤品,只因为我觉得我应该尝试这样的风格,哪怕它们根本都不适合我,甚至有的我买了一次也没有穿过。
我有一些举措来帮我摆脱花钱的恐惧。例如在《生活中的心理学:买衣服篇》提到过的,我有追求公平的需要,因此当我想给自己买衣服的时候,我有时候会先帮我老公买件衣服,这样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给自己买衣服了。我还会以建设家庭为幌子来购买家具等,当花钱不是只花在我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也感觉压力小很多。当然由于我和我老公很经常交流我们彼此的感受,我也觉得我的这些举措有时候实在是没必要的,所以现在基本可以跳过其他步骤,直接给自己买些什么了,这种感觉是非常自由的。
今年我有了好几次不错的实践,例如购买的洗碗机、吸尘器、电钢琴等,让我有好多时间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我想有些读者可能可以懂得我的这种感觉,不在于买的是什么,而是当我想要一个东西的时候,我可以允许自己去满足这个需要。这就像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想买的一个两毛钱的大大泡泡糖,它不需要昂贵,不需要奢华,就是可以允许自己有一些需求,这种感觉很好。
我还没能完全摆脱这些恐惧,但这几年我感觉已经好了很多。我感觉我还需要继续提高在买衣服上面的一些感觉。不过我好像也不那么着急,就顺其自然地去发展,就挺好的。
最近这几个月我过得比较自由散漫,是我有生以来最为轻松自在的一段时光了。常常很多天都是做的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感觉非常幸福。有一天晚上我在想,如果可以就像现在这样自由地生活下去,别说是几十年,就算是几年 ,我也觉得人生很值得了。我不知道该怎么用文字来表达这种感觉,就似乎是以前只是很平常地在活着,但是现在感觉自己对自己少了很多质疑,对生活放下了许多恐惧,感觉自己更能允许自己有自己的感觉,更敢自由地活着了。
这是一篇很个人的分享,因为我近来最大的感触就是活着真好,也希望这篇文章的读者,可以同样享受生活。
Views: 291
发表评论